交换机的发展
“交换机”是一个舶来词,源自英文“Switch”,原意是“开关”,技术界在引入这个词汇时,翻译为“交换”。在英文中,动词“交换”和名词“交换机”是同一个词(注意这里的“交换”特指电信技术中的信号交换,与物品交换不是同一个概念)。
1993年,局域网交换设备出现,1994年,国内掀起了交换网络技术的热潮。其实,交换技术是一个具有简化、低价、
盒式交换机经销商
交换机的发展
“交换机”是一个舶来词,源自英文“Switch”,原意是“开关”,技术界在引入这个词汇时,翻译为“交换”。在英文中,动词“交换”和名词“交换机”是同一个词(注意这里的“交换”特指电信技术中的信号交换,与物品交换不是同一个概念)。
1993年,局域网交换设备出现,1994年,国内掀起了交换网络技术的热潮。其实,交换技术是一个具有简化、低价、性能很高和高的端口密集特点的交换产品,体现了桥接技术的复杂交换技术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操作。与桥接器一样,交换机按每一个包中的MAC地址相对简单地决策信息转发。而这种转发决策一般不考虑包中隐藏的更深的其他信息。与桥接器不同的是交换机转发延迟很小,操作接近单个局域网性能,远远超过了普通桥接互联网网络之间的转发性能。
交换机的交换方式介绍
以下内容由乾行捷通为您提供:
碎片隔离:
这是介于前两者之间的一种解决方案。它检查数据包的长度是否够64个字节,如果小于64字节,说明是假包,则丢弃该包;如果大于64字节,则发送该包。这种方式也不提供数据校验。它的数据处理速度比存储转发方式快,但比直通式慢。
想要好了解更多产品信息,请持续关注本网站哦!!!
交换机的特点--高容量设备
数据中心的网络流量具有高密度应用调度、浪涌式突发缓存的特点,在大业务情况下无法做到响应和零丢包,无法保证业务的连续性,系统的可靠性主要依赖设备的可靠性。
数据中心交换机需要具备高容量转发特点,数据中心交换机必须支持高密万兆板卡,也就是48口万兆板卡,为使48口万兆板卡具备权限转发,数据中心交换机只能采用CLOS分布式交换架构。
除此之外,随着40G和100G的普及,支持8端口40G板卡和4端口的100G板卡也逐渐商用,数据中心交换机40G、100G的板卡早已出现进入市场,从而满足数据中心高密度应用的需求。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