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缺陷引起的磁痕有几种?
答:1、局部冷 作硬化,由材料导磁变化造成的磁痕聚集;2、两种不同材料的交界面处磁粉堆积;3、碳化物层组织偏析;4、零件截面尺寸的突变处磁痕;5、磁化电流过高,因金属流线造成的磁痕;6、由于工件表面不清洁或油污造成的斑点状磁痕。
、磁粉检验规程包括哪些内容?
答:1、规程的适用范围;2、磁化方法(包括磁化规范、工件表面的准备);3、磁粉(包括粒度、颜
厂区管道检测设备
非缺陷引起的磁痕有几种?
答:1、局部冷 作硬化,由材料导磁变化造成的磁痕聚集;2、两种不同材料的交界面处磁粉堆积;3、碳化物层组织偏析;4、零件截面尺寸的突变处磁痕;5、磁化电流过高,因金属流线造成的磁痕;6、由于工件表面不清洁或油污造成的斑点状磁痕。
、磁粉检验规程包括哪些内容?
答:1、规程的适用范围;2、磁化方法(包括磁化规范、工件表面的准备);3、磁粉(包括粒度、颜色、磁悬液与荧光磁悬液的配制)。4、试片;5、技术操作;6、质量评定与检验记录。

、磁粉探伤适用范围?
答:磁粉探伤是用来检测铁磁性材料表面和近表面缺陷的种检测方法。
检测前的准备
、检测前的准备
①熟悉被捡工件(工件名称、材质、规格、坡口形式、焊接方法、热处理状态、工件表面状态、检测标准、合格级别、检测比例等);
②选择仪器和探头(根据标准规定及现场情况,确定探伤仪、探头、试块、扫描比例、探测灵敏度、探测方式)
③仪器的校准(在仪器开始使用时,对仪器的水平线性和垂直线性进行测定。)
④探头的校准(进行前沿、折射角、主声束偏离、灵敏度余量和分辨力校准。)
⑤仪器的调整(时基线刻度可按比例调节为代表脉冲回波的水平距离、深度或声程。)
⑥灵敏度的调节(在对比试块或其他等效试块上对灵敏度进行校验。)
2、检测操作
①母材的检验:检验前应测量管壁厚度,至少每隔90°测量一点,以便检验时参考。将无缺陷处二次底波调节到荧光屏满刻度做为检测灵敏度;
②焊接接头的检验:扫查灵敏度应不评定线(EL线)灵敏度,探头的扫查速度不应超过150mm/s,扫查时相邻两次探头移动间隔应保证至少有10%的重叠。
3、检验结果及评级:根据缺陷性质、幅度、指示长度依据相关标准评级。
4、对仪器设备进行校核复验。
5、出具检测报告

测试检测方法(RFT)、超声波衍射时差法(TOFD)等。
本规范规定要求全焊透的一级焊缝100%检验,二级焊缝的局部检验定为抽样检验。钢结构制作一般较长,对每条焊缝按规定的百分比进行探伤,且每处不小于200mm的规定,对保证每条焊缝质量是有利的。但钢结构安装焊缝一般都不长,大部分焊缝为梁一柱连接焊缝,每条焊缝的长度大多在250-300mm之间,采用焊缝条数计数抽样检测是可行的。对压力容器的要求是,以出厂安装投入使用后算起,一年以内进行年度安全检查,这里可以由使用的一方来进行检测,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1.T形接头、十字接头、角接接头等要求熔透的对接和角对接组合焊缝,其焊脚尺寸不应小于t/4;设计有疲劳验算要求的吊车梁或类似构件的腹板与上翼缘连接焊缝的焊脚尺寸为t/2,且不应小于10mm。焊脚尺寸的允许偏差为0-4 mm。
检查数量:资料全数检查;同类焊缝抽查10%,且不应少于3条。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用焊缝量规抽查测量。
说明:以上1.对T型、十字型、角接接头等要求焊透的对接与角接组合焊缝,为减少应力集中,同时避免过大的焊脚尺寸,参照国内外相关规范的规定,确定了对静载结构和动载结构的不同焊脚尺寸的要求。
2.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瘤等缺陷。一级、二级焊缝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等缺陷。且一级焊缝不许有咬边、未焊满、根部收缩等缺陷。
检查数量:每批同类构件抽查10%,且不应少于3件;被抽查构件中,每一类型焊缝按条数抽查5%,且不应少于1条;每条检查1条,总抽查数不应少于10处。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或使用放大镜、焊缝量规定和钢尺检查,当存在疑义时,采用渗透或磁粉探伤检查。
说明:以上考虑不同质量等级的焊缝承载要求不同,凡是严重影响焊缝承载能力的缺陷都是严禁的本条对严重影响焊缝承载能力外观质量要求列入主控项目,并给出了外观合格质量要求。由于一、二级焊缝的重要性,对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应有特定不允许存在 的要求,咬边、未焊满、根部收缩等缺陷对动载影响很大,故一级焊缝不得存在该类缺陷。光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是根据物质的光谱来鉴别物质及确定其化学组成和相对含量的方法,是以分子和原子的光谱学为基础建立起的分析方法。

无损检测就是Non Destructive Testing,缩写是NDT(或NDE,non-destructive examination),也叫无损探伤,是在不损害或不影响被检测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采用射线、超声、红外、电磁等原理技术并结合仪器对材料、零件、设备进行缺陷、化学、物理参数检测的技术。常见的如超声波检测焊缝中的裂纹。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学会是无损检测学术组织,TC56是其标准化机构。 [2] 无损检测是工业发展必不可少的有效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的工业发展水平,其重要性已得到公认。在1978年11月成立了性的无损检测学术组织——机械工程学会无损检测分会。此外,冶金、电力、石油化工、船舶、宇航、核能等行业还成立了各自的无损检测学会或协会;其中,超声波探伤行业的发展也是得到了飞速的提高,智能化的产品正在逐步取代普通产品。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地级市成立了省(市)级、地市级无损检测学会或协会;东北、华东、西南等区域还各自成立了区域性的无损检测学会或协会。在无损检测的基础理论研究和仪器设备开发方面,与世界之间仍有较大的差距,特别是在红外、声发射等高新技术检测设备方面更是如此。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