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区管道检测服务有哪些部分
在之前的介绍中,小编着重的对按焊接检测数量进行焊接检测的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下面小编会给大家来介绍焊接检测中的的第二种方式,那就是按焊接检验方法来进行检测。
按焊接检验方法分两个部分
1.破坏性检测
(1)主要适用于力学性能实验,其中还包括拉伸试验、硬度试验、弯曲试验、疲劳试验、冲击试验等情况。
(2)还有就是化学分
厂区管道检测服务
厂区管道检测服务有哪些部分
在之前的介绍中,小编着重的对按焊接检测数量进行焊接检测的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下面小编会给大家来介绍焊接检测中的的第二种方式,那就是按焊接检验方法来进行检测。
按焊接检验方法分两个部分
1.破坏性检测
(1)主要适用于力学性能实验,其中还包括拉伸试验、硬度试验、弯曲试验、疲劳试验、冲击试验等情况。
(2)还有就是化学分析试验,包括化学成分分析、腐蚀试验等。
(3)另外金相检验也会应用到,包括宏观检验,微观检验等。
2.非破坏性检测
(1)主要应用于外观检验,包括尺寸检验、几何形状检测、外表伤痕检测等。
(2)耐压试验也会涉及,包括水压试验和气压试验等。
(3)密封性试验,包括气密试验、载水试验、氨气试验、沉水试验、煤油渗漏试验、氨检漏试验等。
磁粉检验、着色检验、超声波探伤、射线探伤这些地方也会用到焊接检测。
什么是近表面缺陷
近表面缺陷的检测在无损检测中是一个传统而典型的研究课题。
近表面缺陷的检测方法很多,比如,脉冲超声波反射法、磁粉探伤法、涡流检测方法、磁记忆检测法、漏磁检测法、磁悬液检测法、爬波检测法、表面波检测法及热像图法等。这些方法一般都有各自的测试对象及测试环境要求,没有一种可用于任何测试场合的通用方法。这也是多种方法并存的原因。在脉冲超声反射检测法中,靠近介质界面的缺陷被淹没在回波信号中,很难有效分离,导致测量盲区的存在。从信号时域的角度考虑,就是信号在时域的到达时刻比较接近,一个信号还没有结束,而另一个信号已经到达。在缺陷的超声检测中,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况。种情况是,传感器发射的脉冲超声波耦合到接收电路产生的信号还没有结束,近表面缺陷的超声回波就已到达。这时,放大电路尚未正常工作,使缺陷回波信号变小,且两信号混叠在一起,导致近表面缺陷无法检出。因此,应尽可能多采用几种检测方法,互相取长补短,取得更多的缺陷信息,从而对实际情况有更清晰的了解。

一、二级焊缝质量等级及缺陷分级焊 缝 质 量 等 级一 级二 级内部缺陷
超声波探伤评定等级ⅡⅢ检验等级B级B级探伤比例20%内部缺陷
射线探伤评定等级ⅡⅢ检验等级AB级AB级探伤比例20%注:探伤比例的计数方法应按以下原则确定:(1)对工厂制作焊缝,应按每条焊缝计算百分比,且探伤长度应不小于200mm,当焊缝长度不足200 mm时,应对整条焊缝进行探伤;渗透系数的测定方法主要分“实验室测定”和“野外现场测定“两大类。(2)对现场安装焊缝,应按同一类型、同一施焊条件的焊缝条数计算百分比,探伤长度应不小于200 mm,并应不少于1条焊缝。
说明:根据结构的承载情况不同,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GBJ17中将焊缝的质量为分三个质量等级。内部缺陷的检测一般可用超声波探伤和射线探伤。射线探伤具有直观性、一致性好的优点,过去人们觉得射线探伤可靠、客观。但是射线探伤成本高、操作程序复杂、检测周期长,尤其是钢结构中大多为T形接头和角接头,射线检测的效果差,且射线探伤对裂纹、未熔合等危害性缺陷的检出率低。超声波探伤则正好相反,操作程序简单、,对各种接头形式的适应性好,对裂纹、未熔合的检测灵敏度高,因此世界上很多对钢结构内部质量的控制采用超声波探伤,一般已不采用射线探伤。如图:试验时,在透明塑料筒中装填截面为A,长度为L的饱和试样,打开水阀,使水自上而下流经试样,并自出水口处排出。

焊缝质量标准和焊缝等级分类
焊缝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焊接材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应检查质量证明书及烘焙记录。
4.1.2 焊工必须经考试合格,检查焊工相应施焊条件的合格证及考核日期。
4.1.3 Ⅰ、Ⅱ级焊缝必须经探伤检验,并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及验收规范的规定,检查焊缝探伤报告。
4.1.4 焊缝表面Ⅰ、Ⅱ级焊缝不得有裂纹、焊瘤、烧穿、弧坑等缺陷。Ⅱ级焊缝不得有表面气孔、夹渣、弧坑、裂纹、电弧擦伤等缺陷,且Ⅰ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焊满等缺陷。
4.2 基本项目
4.2.1 焊缝外观:焊缝外形均匀,焊道与焊道、焊道与基本金属之间过渡平滑,焊渣和飞溅物清除干净。
4.2.2 表面气孔:Ⅰ、Ⅱ级焊缝不允许;Ⅲ级焊缝每50mm 长度焊缝内允许直径≤0.4t;且≤3mm 气孔2 个;气孔间距≤6 倍孔径。
4.2.3 咬边:Ⅰ级焊缝不允许。
Ⅱ级焊缝:咬边深度≤0.05t,且≤0.5mm,连续长度≤100mm,且两侧咬边总长≤10%焊缝长度。
Ⅲ级焊缝:咬边深度≤0.lt,且≤lmm。
注:t 为连接处较薄的板厚。
4.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5-1。
5 成品保护
5.1 焊后不准撞砸接头,不准往刚焊完的钢材上浇水。低温下应采取缓冷措施。
5.2 不准随意在焊缝外母材上引弧。
5.3 各种构件校正好之后方可施焊,并不得随意移动垫铁和卡具,以防造成构件尺寸偏差。隐蔽部位的焊缝必须办理完隐蔽验收手续后,方可进行下道隐蔽工序。
5.4 低温焊接不准立即清渣,应等焊缝降温后进行。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