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废铜种类,你知道吗常见的废铜种类,你知道吗?
1号铜线:1级包括、无涂层、无合金的纯铜线,表面无氧化,不含毛丝,铜线直径不小于1.6mm。2级包括洁净、无色泽、无涂层、无锡、无合金的纯铜线和铜电缆线,不含毛丝和烧过的易碎的铜线。
2号铜线:无合金的废铜线,含有杂料,含铜量为96%(含量94%)。不得含有过分铅化和锡化的铜线、焊接过的铜线、黄铜和青铜线、过多的油、废钢铁和非金
五金废料回收
常见的废铜种类,你知道吗
常见的废铜种类,你知道吗?
1号铜线:1级包括、无涂层、无合金的纯铜线,表面无氧化,不含毛丝,铜线直径不小于1.6mm。2级包括洁净、无色泽、无涂层、无锡、无合金的纯铜线和铜电缆线,不含毛丝和烧过的易碎的铜线。
2号铜线:无合金的废铜线,含有杂料,含铜量为96%(含量94%)。不得含有过分铅化和锡化的铜线、焊接过的铜线、黄铜和青铜线、过多的油、废钢铁和非金属、脆的过烧线、绝缘性铜线和过多的细丝线。
1号紫杂铜:包括干净的、无合金、无涂层的加工下脚料、导电板以及直径大于1.6毫米的铜线,材料中允许带有洁净的铜管和其它纯铜块状料,含铜量为98%(含铜量大于96%)。不得有焚烧过的脆质铜线。
2号紫杂铜:包括混杂纯铜废料,不含铜合金,含铜量为96%(含量94%)。不得含有过多的铅和锡、焊接过的废铜、过多的油、钢铁、非金属废料、带非铜接头的铜管或带有残渣的铜管、烧过的或有绝缘性的铜线、毛丝、焚烧后的脆质铜线、泥土等。
1号铜米:包括1号、无涂层、无合金的废铜线的铜米,含铜量为99%,不含毛丝。不含锡、铅、锌、铝、铁及其他金属杂质,无绝缘物,不含其他杂质。
2号铜米:1级应包括无合金的废铜线铜米,含铜量为99%,不含其它非金属和绝缘物。金属杂质如下:铝0.05%镍-0.05%铁-0.05%锡-0.25%锑-0.01%2级:应包括2号无合金的废铜线加工的铜米。含铜量为97%,金属杂质铝含量不超过0.5%,其它金属或绝缘物均不超过1%。
薄铜板:包括混杂的无合金的废铜板,含铜量为92%(含量88%)。包括薄铜板、流水槽、落水管、铜壶、热水器及类似的废铜。不得含有:烧过的细铜线、包覆铜件、电镀板、磨屑料、未完全烧过的电线、散热器、冰箱零件、印刷线路板、筛网、含焊锡过高的废铜、黄铜和青铜、过量的油、铁和非金属、灰渣泥土。

废弃金属回收利用废铜烂铁变电池科学家将废弃
废弃金属回收利用废铜烂铁变电池
科学家将废弃金属回收利用制成“铁-铜电池”,这一成功的尝试意味着或许有我们能够自行生产电池。范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将废铜烂铁经过阳极处理后制成的电池储能量与铅酸电池持平且充电速度相当于速充超级电容器。科研人员指出,这一处理过程普通人也能完成,只需用常见的化学用品和普通电流处理铜和铁的表面,形成的纳米金属氧化物网络就能在电解质溶液中储存和释放能量。
与现在普及的手机锂电池不同,铁-铜电池使用的是不的水电解质。是一种成本低廉的盐类物质,通常用于生产洗衣液。经过5000次的充电和放电,这一新型电池的容量仍可维持在90%以上。研究人员将进一步开发适用于智能房屋的大型电池。这一新成果将革新电池研究的方向。

教你如何区别白铜和白银
教你如何区别白铜和白银
白铜俗称藏银,是以镍为主要添加元素铜基合金,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故名白铜。以前老藏银里面或许会有轻微含银但是现在在市面上的藏银首饰大多都是白铜,相对于白银制品来说明显白亮一些,表面也明显粗糙。但是不是那种压光粗糙,就好象光滑细致跟长满了豆子发炎对比。因为白铜里面含镍,镍人体出汗时会释放金属盐,金属盐会导致发生,因此人体佩带时会过敏,产生肿胀、酸痛、发炎等症状。
白银是什么?
白银即银,成白色,故称白银。白银有很强杀菌作用,古代试毒金属。白银可以吸收人体每天排放“”,这也是为什么佩戴白银久了,白银会发黑。
怎么区别白铜和白银?
一看重量和硬度是否成比例。银较重,但比较软,而白铜较轻,但比较硬。用手折弯银首饰,软糯,易弯不易断银;僵硬,或勉强折动,有的甚至无法用手指折动白铜。比较耳针,纯银耳针轻下就会容易弯曲,而白铜则不是。用大头针稍用力划实物表面进行测试,银用针可以划出痕迹,而白铜会针头打滑,表面很难留下痕迹,则可判定为铜质饰品。
二看做工。银一般都是镀铂金多比较光亮,而铜镀镍铬多比较暗沉。电镀层磨损后,白银首饰长期佩带会被氧化发黄,但用牙膏轻轻刷洗就会还原本色。而白铜会生铜锈,刷洗不掉,镀层磨损后会很难看。
三听撞击声。对于新手来说,仅看表面可能还不行,更好办法就是听撞击声。因为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真银不怕地摔”。有时候,我们碍于面子不会把银饰品丢在地上,其实真正银饰品不怕摔。真银撞击地面后发出声音沉闷,而白铜撞击后发出声音则比较尖锐清脆。
通过以上方法基本上可以鉴别出谁是白银谁是白铜。如果还不行,可以使用来鉴别。一般白银饰品与接触后呈绿色或为微绿色,而白铜饰品接触后则呈现黑色或者深绿色。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