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气与天气相交练法:通过心相交而至心之门的内气旋转,使鼻息练到不入不出,就是外呼吸转化为内呼吸,返回人之未生在胞胎内的呼吸状态。每天每次练功,以胎息为主。把神光勿忘勿助地定在玄妙呼吸中,一心不动,不许向身外游思,自然外感内应,觉元气流于一身内外了。功夫到此,已得到天人合一之机了。在此境界中,口中来的金液吞咽之时,必须先提摄会之气,沿后背上升于脑,急开目引天光入脑,凝视内外气;聚
胎息功法培训课
内气与天气相交练法:通过心相交而至心之门的内气旋转,使鼻息练到不入不出,就是外呼吸转化为内呼吸,返回人之未生在胞胎内的呼吸状态。每天每次练功,以胎息为主。把神光勿忘勿助地定在玄妙呼吸中,一心不动,不许向身外游思,自然外感内应,觉元气流于一身内外了。功夫到此,已得到天人合一之机了。在此境界中,口中来的金液吞咽之时,必须先提摄会之气,沿后背上升于脑,急开目引天光入脑,凝视内外气;聚会片刻,会同口液,意送到中田;存守一会儿,再转左升右降进阳36周,左降右升退阴24周,是卯酉周天。如是练功,元气一现,浩大至刚,充满全身,只觉清净恬淡,身在气中,元神之光,悬于祖窍之上,照耀全身。这就练到中级胎息了。达到高度的内外气相交,古人叫做“乾坤”。因摄会阴之气,从坤腹而来,吸乾天之气,会合脑中,所以叫乾坤相交。
先睁开眼睛,双手搓热,搓门24次,然后顺时针、逆时针摩腹各24次,再用剑指从眉心沿脑中心线由前至后搓24次,然后放松,走动一下,以便气血通畅。几日后,行功时会出现全身真气充盈发热、出汗的现象,全身舒畅无比。渐觉左右太阴经两道气从大牙根上冲太阳穴,入顶门两气交合入泥九。心神意念守祖窍,秋月圆。下座拂面熨双睛,浑身上下搓一遍。伸臂长腰舒筋气,静极而动一阳现。
“胎”是比喻心神能安住不动,也就是出生定力。道家谓之为内丹或阴丹,须已摆脱了身外的呼吸和身内脏器功能,即一切气化之气的干扰方能形成。到了那个境界,是为“伏气”。就是自然地不觉有内外呼吸之痕迹,而唯yi神独耀,故曰“胎从伏气中结”。在此圣胎凝结之同时,内外气息亦自归于寂灭,故曰“气从有胎中息”。古仙曰:“脉住气停胎始结”,陈泥丸祖师曰:“我昔功夫行一年;六脉已息气归根,有一婴儿在下田,与我形貌亦如然。”皆可为证。

胎息的启动:
闭息静待法:
稍稍吸气后闭气不出,静静的等待气海元气激动产生的腹部起伏跳动。体弱者闭气时刻短些,体健者闭气时间可稍长,往往就在感到“快要憋死了”的情况下,元气 出于生理需要,突发的激荡跳动起来,并且来势凶猛,此时可以自然呼吸,呼吸的频率可根据胎息发动的强弱快慢随其自然,这就是“随息”。只随之,观之,不用 意。可感到吸之微微带动毛孔、肚脐等穴,呼气废气从穴位毛孔排出,而后鼻吸而不呼,靠身排即可,时间越长越好。zui后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胞胎之 中,则道成。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