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 clay tile)一般指粘土瓦。以粘土(包括页岩、煤矸石等粉料)为主要原料,经泥料处理、 成型、 干燥和焙烧而制成。瓦的生产比砖早。 从甲骨文字型中,知道3000多年前的屋脊有高耸的装饰或结构构件,但尚未有实物陶瓦的发掘发现。故可知此种构件可能是木制--已腐烂,或铜制--尚未被今人识别,但没有覆盖烧制的陶瓦。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前期发明以及使用瓦,在
仿古青瓦厂家
瓦( clay tile)一般指粘土瓦。以粘土(包括页岩、煤矸石等粉料)为主要原料,经泥料处理、 成型、 干燥和焙烧而制成。瓦的生产比砖早。 从甲骨文字型中,知道3000多年前的屋脊有高耸的装饰或结构构件,但尚未有实物陶瓦的发掘发现。故可知此种构件可能是木制--已腐烂,或铜制--尚未被今人识别,但没有覆盖烧制的陶瓦。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前期发明以及使用瓦,在陕西岐山凤雏村西周早期遗址中发现遗存,数量较少,判断当时仅用于屋脊、天沟和屋脊部分。到西周中晚期从陕西扶风召陈遗址中发现的瓦的数量就比较多,有的屋顶以全部铺瓦,瓦的质量也有所提高,并且出现了半瓦当。 东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瓦被普遍使用,从山西侯马晋故都、河南洛阳东周故城、陕西凤翔秦雍城、湖北江陵楚郢都等地的春秋时期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板瓦、筒瓦以及一部分半瓦当和全瓦当。表面多刻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可知屋面也开始覆瓦。 到了秦汉形成了独立的制陶业,并在工艺上作了许多改进,如改用瓦榫头使瓦间相接更为吻合,取代瓦钉和瓦鼻。西汉时期工艺上又取得明显的进步,使带有圆形瓦当的筒瓦,由三道工序简化成一道工序,瓦的质量也有较大提高,因称'秦砖汉瓦'。 早在公元前640年在希腊奥林匹亚兴建的赫拉神庙,是有屋瓦的建筑物中古老的,瓦用黏土烧成。烧瓦技术很快传遍欧亚。罗马人shuai先使用砂岩和石灰岩混合制瓦,12世纪才普遍使用黏板岩
古建砖瓦是近兴起的一个新品种,它仿造古代人的建筑,在砖和瓦添加古代人的风格。古建砖瓦的'仿'不是一味的仿造,它是在古代的基础上添加了自己的元素,使建筑的砖瓦有古代的韵味,它追求的是一种超脱自然的洒脱,一种纯朴,一种典雅;再说'古'字,我们的这个'古'字不单单是古代的意思,它是代表了一种古代人的气质与风格,代表了'古典'、代表了'雅致',这是一种风格的,我们的历史是的,我们也在用这种方式纪念着历史,纪念着我们先人们所经过的年代,纪念着岁月的沧桑与沉淀。

古代建筑处理室内与户外对活动空间的办法很多,室内一般设有花地罩、落地罩、拉门、屏风、花纸窗、帷幔等。 花地罩:设在一定位置,如隔墙、火炕、敬神部位,分间之部位常做二层格,半透明,用这个“罩”来区分空间,可大可小,可折可装,又能隔挡,又能沟通,所以是居住建筑当中zui好的一种活动空间分隔方式。 拉门:在一个个大的房间里,空间过大居住不舒适,同时有儿女在场居住也不方便,所以要将大的空间划分成比较小的空间。用砖隔墙等于用实墙,用实墙即是用死墙,封隔之后,再需大空间就不好办了。采用拉门是比较轻灵的,而且易于摘掉,把轻盈的拉门摘下来,那就是一个大的空间。 屏风:这是房屋内部划分空间的一个好方式。它等于2-4扇折门,可以搬动,不用时就搬到其它地方,可挡,这种办法更加灵活。如这里在宴客时,用屏风围挡,屏风之外可以安放东西。也可以支床住人,可以分间,又可以随时拆卸。 花纸窗:在屋内一个大的空间部位,在大花窗上裱白纸,这是一种隔挡,必要时可将古建砖瓦大花窗摘下来。 帷幔:这是把布吊挂起来以遮挡对方景物。在一个房间里再要分隔时,仍可用帷幔,例如古人读书、书法、绘画,不希望他人打扰。如果没有单间屋子,则用帷幔,故有“读书须下帷”,“做工用帷幔”一说。用它作为临时性的隔挡。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