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
温室,又称暖房,指有防寒、加温和透光等设施,供冬季培育喜温植物的房间。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二、春季更要注意分次通风早晨拉开棚1小时后,敞开上风口3-5厘米左右放小风,目的是将棚内湿气排出,同时补充棚内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补充原料。温室是指能控制或部分控制植物生长环境的建筑物
智能玻璃温室工程
温室
温室,又称暖房,指有防寒、加温和透光等设施,供冬季培育喜温植物的房间。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二、春季更要注意分次通风早晨拉开棚1小时后,敞开上风口3-5厘米左右放小风,目的是将棚内湿气排出,同时补充棚内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补充原料。温室是指能控制或部分控制植物生长环境的建筑物。主要用于非季节性或非地域性的植物栽培、科学研究、加代育种和观赏植物栽培等。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的知识,欢迎拨打以下热线联系我们。
温室的单元尺寸
参数主要包括跨度、开间、檐高、脊高等。
1.跨度:垂直天沟方向温室内两相邻主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通常,温室跨度规格尺寸为 6.00m,6.40m,8.00m,9.00m,9.60m,10.80m,12.80m。
2.开间:沿天沟方向、温室内两相邻主轴线之间的水平距离。通常,温室开间规格尺寸为:3.00m,4.00m,4.50m,5.00m。
3.檐高:从室内地坪标高到天沟下檐的垂直距离。通常,温室檐高规格尺寸为3.00m,3.50m,4.00m,4.50m。
4.脊高:指温室内地坪高到温室屋架高点之间的距离。通常为檐高和屋盖高度的总和。
国内温室大棚相关技术发展历程及现状
以下内容由京鹏润和为您提供,希望对同行业的朋友有所帮助。
我国温室大棚的发展起步较晚,从上世纪60年代才出现了结构简单的塑料大棚,70年代后期,新型环保日光温室大棚才开始普及。80年代是日光温室规模发展期。规模从农家院落逐渐发展到大田。现代化温室中具有控制温湿度、光照等条件的设备,用电脑自动控制创造植物所需的很好环境条件。到80年代末期,已推广首代普通型日光温室两万公顷左右。近几年,温室大棚才已国内逐渐得到广泛应用。我国智能温室大棚的起步和发展也都很晚,70年代才开始出现装置有数据统计和计算的温室大棚系统。
荷兰早在1974年就研发并生产出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温室环境控制系统,并践行新型部件的商业化生产。此后,荷兰的监控中心核心广泛的出现在了本国及的种植大棚中。每个池子以24~35平方米为佳,尽量为单层池,可以有效调控整个温棚池塘温度。到目前为止,荷兰已经建设了1万公顷基于这种核心的温室大棚。如今,他们的产品不仅能够监控单个温室大棚,还有可以进行联网的监控,进行网络化管理。
在韩国,从1992年就开始重视设施园艺的发展,将其作为重点事业进行推进,仅到1992年年底,装配有环境监控系统的现代化设施就已经占据了10%的种植面积。
到80年代,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其价格也获得了大幅度的降低。在欧美,随着温室建设对环境要求的提高,以微型计算机为核心的温室环境监控系统得到了的发展网。
以色列温室大棚的发展从80年代到90年代经历了三代,他们的科学家开发了一套完整的系统,其中包括软件平台和硬件设备,实现了自动控制下的温室内部施肥、浇水的管理。
在国内,从7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逐渐地开始重视现代化温室大棚的发展和建设,先后从荷兰、美国、以色列、日本等引进温室控制设备。一般建设模式是将燃烧炉放置在走廊两边,前沿部位与周边池塘相平,使用烟道与燃烧炉相连并将开口设置在就近的温室墙边。我国的农业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对国外温室控制设备的研究,吸收了大量发达在温室大棚中的控制技术,研究学习了其中温湿度控制的关键技术。
日光温室场地选择与规划
1.场地选择建造温室应选择向阳、避风、地势平坦、高燥、土质肥沃、排水良好、水源充足、水质好、前面无树木和建筑物等遮荫的地方。
家庭在房前屋后建造温室,除了前部无遮荫物外,东西长度还必须超过10米,这样才有建设温室的价值。因为靠近东西山墙内侧光照时一间短,温度低,温室愈短有效面积愈小。对于现代温室而言,加温耗能是温室冬季运行的主要障碍,提高温室的保温性能,降低能耗,是提高温室生产效益的直接手段。在山前缓坡地带,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