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服的分类
医用防护服是指医务人员(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清洁人员等)及进入特定医1药卫生区域的人群(如患者、医院探视人员、进入感1染区域的人员等)所使用的防护性1服装。作用是隔离病菌、有害超细粉尘、酸碱性溶液、电磁辐射等,保证人员的安全和保持环境清洁。按照使用寿命分:可分为一次性防护服和可以重复使用的防护服。按照用途分:日常工作服、外1科手术服、隔离衣和防护服。一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价格
防护服的分类
医用防护服是指医务人员(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清洁人员等)及进入特定医1药卫生区域的人群(如患者、医院探视人员、进入感1染区域的人员等)所使用的防护性1服装。作用是隔离病菌、有害超细粉尘、酸碱性溶液、电磁辐射等,保证人员的安全和保持环境清洁。按照使用寿命分:可分为一次性防护服和可以重复使用的防护服。按照用途分:日常工作服、外1科手术服、隔离衣和防护服。一次性防护服是指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1染病管理的传1染病患者时所穿的一次性防护用品。鉴于此,国际上逐渐采用一次性非织造(无纺布)材料制成的防护服。GB9082-2009明确指出防护服由帽子、上衣、裤子组成。可分为连身式结构和分身式结构。裤腿及袖口是收紧的。
一次性防护服:聚烯烃纤维无纺布
重复使用的防护服,每次使用后都要进行洗涤和消毒,操作不方便。鉴于此,国际上逐渐采用一次性非织造(无纺布)材料制成的防护服。一次性防护服,经过进一步的抗1菌、抗静电等处理,手感和性能跟传统纺织品比较接近,而且价格较低。在实现的方式上,早期还是将织物通过湿法处理(借助于染整设备)进行接枝。根据应用环境及功能不同,医用防护服对于液体及细菌渗入有不同的标准等级,所采用的材料也各不相同。
1医用防护服:是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1染病管理的传1染病患者时所穿的医用防护用品。穿医用防护服:接触经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的传1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秽物喷溅时。医用防护服:是防止医护人员被感1染,属于单向隔离,主要针对的医护人员;是医用防护用品里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基本要求是阻隔病毒、细菌等有害物质,从而保护医护人员在诊疗、护理过程中不被感1染;满足正常的使用功能要求,有较好的穿着舒适性和安全性,主要应用于工业、电子、防化和防细菌感1染等环境下使用。医用防护服有GB 19082-2009医用一次性防护服技术要求。防护服要求干燥、清洁、无霉斑,表面不允许有粘连、裂缝、孔洞等缺陷。
穿戴医用防护服及其他防护用品:
1、戴上内层乳胶医用手套。2、戴一次性手术帽。整理头发,尽量将所有头发罩在帽内。3、戴。①佩戴。检查系带弹性,然后一手托住N95口罩,使鼻夹位于指尖,让系带松垂在手下。将罩住鼻、口及下巴,鼻夹部位向上紧贴面部,用另一只手将下方系带拉过头顶,放在颈后双耳下,再将上方系带拉至头顶中部。手术衣和隔离衣不太好区分,可以根据腰带的长短(隔离衣腰带要系到前面,方便脱。②塑造鼻夹。将双手指尖放在金属鼻夹上,从中间位置开始,用双手向内按压鼻夹,并分别向两侧移动和按压,根据鼻梁形状塑造鼻夹(必须使用双手)。③密合性检查。双手完全盖住,呼气。如空气从口罩边缘溢出,即佩戴不当,须再次调整口罩位置、头带及鼻夹。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