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烷偶联剂
是一类分子中同时含有两种不同化学性质的有机硅化合物,用以改善聚合物与无机物实际粘接强度。这既可能是指真正粘接力的提高,也可能是指浸润性、流变性和其它操作性能的改进。偶联剂还可能对界面区域产生改性作用,硅烷偶联剂a171以增强有机相与无机相的边界层。
因此,硅烷偶联剂广泛运用于胶黏剂、涂料和油墨、橡胶、铸造、玻璃纤维、电缆、纺织、塑料、填料、表面处理等行业。
硅烷偶联剂a171
硅烷偶联剂
是一类分子中同时含有两种不同化学性质的有机硅化合物,用以改善聚合物与无机物实际粘接强度。这既可能是指真正粘接力的提高,也可能是指浸润性、流变性和其它操作性能的改进。偶联剂还可能对界面区域产生改性作用,硅烷偶联剂a171以增强有机相与无机相的边界层。
因此,硅烷偶联剂广泛运用于胶黏剂、涂料和油墨、橡胶、铸造、玻璃纤维、电缆、纺织、塑料、填料、表面处理等行业。
硅烷偶联剂a171其经典产物可用通式XSiR3表示。
式中,X为非水解基团,包括链烯基(主要为Vi)以及末端带有Cl、NH2等官能团的烃基,即碳官能基;R为可水解基团,包括OMe、OEt等。
X中所带的官能团容易和有机聚合物中的官能团,如OH、NH2、COOH等反应,从而使硅烷和有机聚合物连接;能团水解时,则Si-R转化成Si-OH,并副生HR,如MeOH、EtOH等。而Si-OH既可与其他分子中的Si-OH或被处理基材表面的Si-OH发生缩合脱水反应形成Si-O-Si键结合,甚至还可与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稳定的Si-O键合,从而使硅烷得以和无机物或金属连接。硅烷偶联剂的用量是根据粉体的比表面积所占的反活性点(如Si-OH)的数量以及硅烷偶联剂覆盖表面的单分子层、多分子层的厚度等决定的。
硅烷偶联剂a171表面改性设备的选择
硅微粉表面改性设备的选择,应根据其表面改性机理所确定的加工工艺为基准,选择和配套无污染的表面改性设备。该类硅烷偶联剂a171产品主要用于汽车轮胎制造,国内产品近年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已通过世界主要轮胎公司的各类认证,在国外市场开拓方面已经不存在技术壁垒,加之国外生产成本较高,因此国内产品出口量连续增长。目前前国内的表面改性设备比较多,但是有些表 面改性设备没有遵循硅微粉表面改性的机理及工艺要求等制造的,造成硅烷偶联剂a171表面改性的效果不好,因此要对购置的改性设备进行改造和配套后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硅烷偶联剂a171表面改性设备的选择是硅微粉表面改性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选择表面改性设备时应考虑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一是表面改性设备能将硅微粉在动态状况下加热并保温,保温时间能够自动控制。
二是要有排气装置,可将表面改性前后脱除的水以蒸气的方式排出,使硅烷偶联剂与粉体产生缩合反应,达到形成共价键的效果。
三是保证硅微粉在表面改性机中处在高速动态的状况下。
四是表面改性设备应满足表面改性剂分加的要求。
五是为解决表面改性中产生的假团聚和硬团聚体,一定要进行有效的分级,应有的分级设备进行配套。
硅烷偶联剂a171硅微粉的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国产的活性硅微粉产品因其只用硅偶联剂简单的混合处理,硅烷偶联剂a171效果不够理想,粉体与树脂混合时很容易团聚,而国外有许多专利提出了对硅微粉的活性处理,例如德国专利提出用聚硅烷和硅微粉混合,并在紫外线照射下搅拌,获得活性硅微粉;日本提出硅烷二醇衍生物处理硅微粉,并在硅烷偶联剂a171混合过程中加入催化剂,使偶联剂对粉体的包裹均匀,从而能使环氧树脂能与硅微粉达到理想的结合效果。软的漆膜则相反,不易受砂石或热冲击而开裂,但抗划伤性、防水斑和酸蚀性减弱。
因此,我国硅微粉生产厂家在表面改性的道路上道远,不仅需要上游偶联剂厂家的密切配合,更需要下游应用厂家的通力合作。只要解决改性的技术难题,活性硅微粉的市场将非常值得期待。
硅烷偶联剂a171174的特征及用途
特征和用途
174硅烷偶联剂的用途:
(1)当复合材料用经过与聚酯相容的表面处理剂处理过的玻纤时,硅烷偶联剂a171能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这种表面处理剂通常包括硅烷偶联剂、成膜剂、润滑剂和抗静电剂。
(2)此产品提高填充白碳黑、玻璃、硅酸盐和金属氧化物的聚酯复合材料的干湿态机械强度。
(3)此产品提高许多无机填料填充复合材料的湿态电气性能。例如:交联聚乙烯。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