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建议结合区域建设的特点, 按分期建设项目或分功能区(片)分别开展水土保持设施自主 验收报备工作;也可按区域内单个建设项目按照水保〔2019〕160 号文规定,对照水土保持方案备案表分别开展自行组织 验收报备工作。不管采用上述哪种方式,建议当区域建设达到控制性详细规划年限,或区域扩区或调区时,区域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开展区域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报备工作,
区域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区域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建议结合区域建设的特点, 按分期建设项目或分功能区(片)分别开展水土保持设施自主 验收报备工作;也可按区域内单个建设项目按照水保〔2019〕160 号文规定,对照水土保持方案备案表分别开展自行组织 验收报备工作。不管采用上述哪种方式,建议当区域建设达到控制性详细规划年限,或区域扩区或调区时,区域管理机构应当组织开展区域水土保持设施自主验收报备工作,按照“简化 验收报备”要求,提交水土保持设施验收鉴定书和水土保持设 施验收报告即可,其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组中应当有至少一名省 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土保持方案库。水工程取水口露出水面、沿河乡镇自来水厂供水困难,直接影 响居民生活用水安全。

可持续发展原则: 重点防治区划分应与区域 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 并根据水土资源环境的可承受能力, 合理开发利用水 土资源, 并留有余地, 保护当代和后代赖以生存的水 土环境, 保障生态环境的结构和功能, 促进社会经济 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2) 可操作性原则: 必须结合水 土流失现状与用地现状, 与水土保持区划相一致, 做 到分区功能明确, 边界清晰合理, 保留镇级行政单元 的完整性, 以便于水土保持分类指导以及实施水土保 持措施与管理。( 3) 突出重点原则: 重点防治区的划 分应突出 2 个重点: 规划范围内当前水土保持治 理、监督与预防保护的重点区域; ( 突出各分区内部 重点防治内容。
由于区域水土保持规划是在保持行政界限相对完整的基础上所提出的水土保持规划设计, 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施性, 为区域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和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因而近些年来备受各级的重视。但由于此项工作对象地域广阔, 涉及内容广泛,所需资料巨细庞杂, 而水土保持方案区域评估基础资料收集受手段、设备所限, 存在着数据陈旧、匮乏、更新困难、时效性差等诸多不足, 而在数据采集阶段就不可避免地代之以人为的分析和臆断。在此情况下, 范围越大, 数据的系统误差就越大, 导致资料失实; 难以客观地反映调查区域的基本情况和动态变化, 从而使这项水土保持方案区域评估工作的开展一直未能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经过不懈努力,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水土流失灾害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土地结构得到了科学的改良,但是,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做好区域水土保持工作的这根弦不仅不能够有丝毫松弛,而且应该时刻紧绷,我们应该坚持长期不懈地抓好区域水土保持工作,不断水土保持工作方法,不断提升水土保持工作水平,以便更好地为我国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对此也日益重视,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都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从农业、林业和水利等方面的工作来看,都已经将生态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等工作纳入了工作重点。由此可见,区域水土保持工作已经提升到了关系着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但是,不论是采用的工程措施,农业措施,还是采用的林业方面的措施,都具有单一性,只是属于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一个内容,而不是主体。从区域水土保持工作来看,它主要是以生态学为基本观点,采用系统工程的相关方法,将农、林、水三大措施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包含水、土、气为一体的综合治理体系,着重发挥整体防护作用,使水害变成水利,能够使水土流失得到的控制,实现青山绿水,造福人类的终目的。由此不难看出,水土保持应该在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中具有主体地位和作用。在生态环境的建设中,不但可以在小流域采取生物措施,还可以加强沟道治理,譬如修建拦洪坝、谷坊等工程。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