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第二代机器人:感觉型机器人。示教再现型机器人对于外界的环境没有感知,这个操作力的大小,这个工件存在不存在,焊接的好与坏,它并不知道,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研究第二代机器人,叫感觉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拥有类似人在某种功能的感觉,如力觉、触觉、滑觉、视觉、听觉等,它能够通过感觉来感受和识别工件的形状、大小、颜色。 [3] ③第三代机器人:智能型机器人。20世纪90年代
安川机器人维修
②第二代机器人:感觉型机器人。示教再现型机器人对于外界的环境没有感知,这个操作力的大小,这个工件存在不存在,焊接的好与坏,它并不知道,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研究第二代机器人,叫感觉型机器人,这种机器人拥有类似人在某种功能的感觉,如力觉、触觉、滑觉、视觉、听觉等,它能够通过感觉来感受和识别工件的形状、大小、颜色。 [3] ③第三代机器人:智能型机器人。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明的机器人。这种机器人带有多种传感器,可以进行复杂的逻辑推理、判断及决策,在变化的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中,自主决定自身的行为。

度可达10m/s,比一般关节式机器人快数倍。它适用于平面定位,而在垂直方向进行装配的作业。 [3] 球(极)坐标型机器人 [3]图1-4 SCARA机器人 [3] ⑤关节型机器人 这类机器人由2个肩关节和1个肘关节进行定位,由2个或3个腕关节进行定向。其中,一个肩关节绕铅直轴旋转,另一个肩关节实现俯仰,这两个肩关节轴线正交,肘关节平行于第二个肩关节轴线,如图1-5所示。这种构形动作灵活,工作空间大,在作业空间内手臂的干涉,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关节上相对运动部位容易密封防尘。
(5)按照机器人移动性来分类[3]
可分为半移动式机器人(机器人整体固定在某个位置,只有部分可以运动,例如机械手)和移动机器人。[3]
随着机器人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固定于某一位置操作的机器人并不能完全满足各方面的需要。因此,20世纪80年代后期,许多有计划地开展了移动机器人技术的研究。所谓的移动机器人,就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主规划、自行组织、自适应能力,适合于在复杂的非结构化环境中工作的机器人,它融合了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和机器人技术等。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