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子多福”“永结同心”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前文说过,清末及民国初期,的火柴大量依靠进口。外国出口商或者进口商为了利于火柴销售,往往设计人喜闻乐见的商标,如果只看图案你根本不知道这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
国产火柴除了上述商标外,往往还在火柴贴画上写上“请用国货”“挽回利权”、“人应用货”等字样,尤其是在外货期间(比如五四运动期间、九一八事变期
设计圆筒火柴
“多子多福”“永结同心”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
前文说过,清末及民国初期,的火柴大量依靠进口。外国出口商或者进口商为了利于火柴销售,往往设计人喜闻乐见的商标,如果只看图案你根本不知道这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
国产火柴除了上述商标外,往往还在火柴贴画上写上“请用国货”“挽回利权”、“人应用货”等字样,尤其是在外货期间(比如五四运动期间、九一八事变期间)。
在此困境时期,时任民国副的冯国璋听闻家乡亲戚办工厂不仅资金困难还受人压制,便派了一个连的兵力押送4万元现洋到泊镇,入股泊镇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随即进行了次改组,并由此声名大振。
1927年4月,火柴厂进行了第二次改组,改组后生产规模有了扩大,拥有工人近400人。公司购进旋梗机、盒料机各一台,大机增至15架,开始自己制造火柴梗和盒片。木材主要来源于东北,化工原料则来源于京津等地。
初期进口的主要是欧洲火柴,后有日本仿造运入,至1891年从原来每年二三千箱增至十万箱。《李文忠全集》卷二十《译署函稿》载:“近来英、德、美各国运载来华,行销内地日广,日本仿造运入通商各口尤多。”足见此舶来品日增月盛,占去主要城乡市场。舶来品的出现,亦刺激了的有识之土,遂创办自己的火柴工业。“人应用货”火花火花还有一个功能就是反映时事变化,比如洋务运动、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国庆纪念等都可以在火花上找到身影。1878年前后,便有了民族火柴工业的萌芽,上海、广东、四川、天津、福建、浙江、山西等省市多有办厂生产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