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和本质
水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包括1.在一定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要求下的水环境承载力 ,反映在环境方面就是要求满足一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 ;2.水体纳污能力,反映在环境方面即为相应的污染物容量 ;3.在满足前2 个条件的前提下 ,可支撑社会可持续发展规模 ,而这又与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有关;4.承载力是相对于压力而言的 ,水体自我维持、自我调节能力和纳污能力是水
城市水环境现状浅析
水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和本质
水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包括1.在一定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要求下的水环境承载力 ,反映在环境方面就是要求满足一定的水环境质量标准 ;2.水体纳污能力,反映在环境方面即为相应的污染物容量 ;3.在满足前2 个条件的前提下 ,可支撑社会可持续发展规模 ,而这又与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有关;4.承载力是相对于压力而言的 ,水体自我维持、自我调节能力和纳污能力是水环境承载力系统中的支撑部分 ,社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污染是水环境承载力系统中的压力部分。
从本质上说 ,水环境承载力是由水环境系统结构决定的、表征水环境系统的一个客观属性 ,是水环境系统与外界物质输出输入、能量交换、信息反馈的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的表现 ,它体现了水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活动之间的联系。水环境承载力是有限度的 ,当人类的行为活动超越了这个限度 ,水环境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将会发生质的变化 ,从而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水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
水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包括地理特征、水体特性、气候变化及社会活动四个方面。
1.地理特点。地理特征包括河流周围地形(地貌)、土壤和植被状况等方面,各特征都会对水文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区域水环境的河汇流状况等。
2.水体特性。水体特性包括净化能力和扩散能力,两种能力又由流速、流量、含氧量、水温等多种参数决定。这种特性直接影响着水环境容量,净化能力和扩散能力越强,即流速越快、含氧量越高、温度越高等,水体可以容纳的污染物越多,水环境容量越大。
3.气候变化。气温指标和降水量指标是气候变化的体现,气象任意一种变化都会影响气温或降水量,二者又影响着水环境的循环过程,直接对水环境的稀释和扩散作用产生影响,从而对某区域的水环境承载力产生影响。
4.社会活动。社会活动指由于人类生产生活等行为产生的某些影响,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类的经济活动、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要求、的法律法规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水处理技术的革新,间接影响污水中COD等主要污染物含量。人类的经济活动影响着人口数量及经济发展规模。人类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是人类所要求的水环境质量标准。水环境承载能力更是直接被制定成相关标准进行规范。水环境承载力会对社会活动的各种变化产生相应的变化。
水环境承载力的评价核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衡量社会经济发展与水环境协调程度的指标,水环境承载力(WECC)成为衡量人类社会经济与水环境协调程度的判据,对其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为科学制定水环境保护和管理决策提供依据,而且对优化流域水环境、水资源的配置,协调流域生态建设、人民生活、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纷纷提出了与之相关的概念、研究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等。但水环境承载力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水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内涵、特征不统一,量化方法也没有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不同的研究方法又各有侧重.一般来说,环境承载力指标与经济开发活动、环境质量状况之间的数量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因此很难确定.另外,所选取的指标不仅与人类的经济活动有关,还受到许多偶然因素的影响,这些都给环境承载力的研究带来了一定困难。
因此,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的核心是采用何种指标体系来反映“社会-经济-环境”复杂系统协调发展的经济发展规模与环境质量。常见的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有PSR(压力-状态-响应)模型、DSR(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以及在此基础上的DPSIR(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模型以及DPSIRM(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管理)模型,用于表征资源或环境系统的概念与复杂因果关系结构。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