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露筋
成因分析
· 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 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 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处混漏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 木模
混凝土表面增强剂批发
混凝土露筋
成因分析
· 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
· 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 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折,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 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处混漏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 木模板末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露筋。
预防措施
· 浇灌混凝土时,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
· 加强检查;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折。
· 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刀片或振捣棒进行振捣。
· 操作时,避免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直修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
混凝土拌合物产生泌水的原因有哪些?
(1) 原材料原因。
1、水泥矿物组成中C3A过低,凝结时间过长,或水泥过粗,都会产生泌水。
2、水泥生产时采用熟料与矿渣分别磨细的工艺,当矿渣细度达4000c㎡/g以上、达到规定的水泥强度值时,矿渣掺量较高,就会致使用这种水泥配制的混凝土产生泌水。
3、混凝土掺合料中粉煤灰质量差、含碳量高、碳呈海绵体,会大量吸附外加剂,造成混凝土需水量大大增加,混凝土振捣后多余的水分又释放出来,就会在结构表面形成很厚的泌水层。
4、泵送剂中缓凝剂采用磷酸盐、柠檬酸、蔗糖类,易泌水。
5、砂细度模数过大、砂中0. 315mm 粒径以下的颗粒含量不足 15%, 使混凝土黏稠性下降,出现泌水。
混凝土增强剂针对:表面起砂,起灰,密实不均匀,强度达不到等病害处理!!!
一、应用范围
1. 各类起灰、起砂水泥地面及墙面加固处理;
2. 新混凝土、水泥地面涂刷以延长使用年限;
3. 新旧混凝土地面、墙面、立柱涂刷,提高强度,回弹值一般能提高10%-15%。
二、施工工艺
1、在正式使用前,建议行现场小面积试验,在确认使用效果和用量后再使用。(施用前请搅拌均匀)。
2、在清理干净的混凝土表面上,喷洒或滚涂混凝土表面增强剂,(一般一遍即可,第二遍视遍效果而定,时间在遍施工后2-12小时之间),维持饱和湿润状态 10-20分钟,以利更多有效成份进入混凝土内部。
处理后的混凝土,1-3天,5-7本达到。
关于增强剂体积补偿收缩混凝土内部是否存在延迟生成钙矾石的争论也受到广泛关注。这些争论说明,我们目前仍然需要深入系统地研究和补偿收缩混凝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
1、现代补偿收缩混凝土性能的变化目前我国补偿收缩混凝土配制与应用的理论混凝土基础仍然是在60年代提出的冷缩与干缩的联合补偿模式。
这一理论认为在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使混凝土在湿养护期间的膨胀率达到1.5×混凝土10-4~2.0×10-4,即可在混凝土结构中产生0.2MPa~0.7MPa的预标号压应力,补偿温度收缩和干燥收缩,从而避免结构开裂。这一理论在膨胀增强剂发展初期的应用是成功的。与现在的混凝土相比,上世纪80年代的混凝土很少使用矿物掺和料,强度等级较低,水化速率较慢,水灰比较高。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