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矿企业环境噪声
(1)现有车间的噪声现状调查,重点为处于85dB(A)以上的噪声源分布及声级分析。
(2)厂区内噪声水平调查一般采用网格法,每间隔10~50m划正方形网格,在交叉点(或中心点)布点测量,测量结果标在图上供数据处理用。
(3)厂界噪声水平调查;测量点一般布设在厂界外1m处,间隔一般为50~100m,大型项目也可以取100~300m
环境评估报告
工矿企业环境噪声
(1)现有车间的噪声现状调查,重点为处于85dB(A)以上的噪声源分布及声级分析。
(2)厂区内噪声水平调查一般采用网格法,每间隔10~50m划正方形网格,在交叉点(或中心点)布点测量,测量结果标在图上供数据处理用。
(3)厂界噪声水平调查;测量点一般布设在厂界外1m处,间隔一般为50~100m,大型项目也可以取100~300m,具体测量方法参照相应的标准规定。
(4)生活居住区噪声水平调查;可以将生活区划分成网格测量,进行总体水平分析或针对敏感目标,测量方法参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14623-93)布置测量点,调查敏感点处噪声水平。
(5)调查数据按有关标准进行数据统计和计算,所得结果供现状评价用。
不同类型污染源
1、点源调查以搜集现有资料为主,只有在十分必要时才补充现场调查和现场测试:
(1)点源的排放特点(排放形式,分散还是集中排放;排放口的平面位置及排放方向;排入口在断面上的位置)。
(2)排放数据(调查主要水质参数现有的排放量、排放速度、排放浓度及变化情况等方面的数据。)。
(3)用排水状况(主要调查取水量、用水量、循环水量、排水总量等。)。
(4)废水、污水处理状况(主要调查各排污单位废污水的处理设备、处理效率、处理水量及事故状况等。)。
2、非点源调查基本上采用搜料的方法,一般不进行实测。工业类非点源污染源:
1)概况(原料、燃料、废弃物的堆放位置、堆放面积、堆放形式、堆放点的地面铺装及其保洁程度、堆放物的遮盖方式。)。
2)排放方式、排放去向与处理情况。

生态环境部发布《生态环境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审批程序规定》,根据规定,依法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在开工建设前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生态环境部审批。
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态破坏的措施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单位应当在发生重大变动的建设内容开工建设前重新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报生态环境部审批。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T 2.1--93规定环境影响报告书应根据环境和
工程的特点及评价工作等级,选择下列全部或部分内容进行编制:
1)总则:
①结合评价项目的特点阐述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目的。
②编制依据:
&项目建议书;
b.评价大纲及其审查意见;
c.评价委托书(合同)或任务书; .
d.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等。
③采用标准:包括、地方标准或拟参照的国外有关标准(参照的国外标准应按环境保护局规定的程序报有关部门批准)。
④控制污染与保护环境的目标。
2)建设项目概况:
①建设项目的名称、地点及建设性质。
②建设规模(扩r建项目应说明原有规模)、占地面积及厂区平面布置(应附平面图)。.
③土地利用情况和发展规划。
④产品方案和主要工艺方法。
⑤职工人数和生活区布局。
3)工程分析:报告书应对建设项目的下列情况进行说明,并做出分析:
①主要原料、燃料及其来源和储运,物料平衡,水的用量与平衡,水的回用情况。
②工艺过程(附工艺流程图)。
③废水、废气、废渣、性废物等的种类、排放量和排放方式,以及其中所含污染物种类、性质、排放浓度;产生的噪声、振动的特性及数值等。
④废物的回收利用、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方案。
⑤交通运输情沉及厂区用地的开发利用。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