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饵手法
拉饵手法很重要,需要钓友根据实践来积累经验,方能熟能生巧,手法上要尽量做到“拉皮不拉里”,要避免子线上和钩柄上过多的残留饵料,拉出的饵球基本要集中在钩尖及钩门处。基本操作方法:一只手把钩置于拉饵盘上,另一只手再把饵料压在钩上,然后朝一个方向向外拉动子线,这样可以保证拉出的饵球基本上呈圆形,便于鱼儿吞钩。需要注意的是,遛鱼一定能够要把握好力道,
海竿钓鱼技巧
拉饵手法
拉饵手法很重要,需要钓友根据实践来积累经验,方能熟能生巧,手法上要尽量做到“拉皮不拉里”,要避免子线上和钩柄上过多的残留饵料,拉出的饵球基本要集中在钩尖及钩门处。基本操作方法:一只手把钩置于拉饵盘上,另一只手再把饵料压在钩上,然后朝一个方向向外拉动子线,这样可以保证拉出的饵球基本上呈圆形,便于鱼儿吞钩。需要注意的是,遛鱼一定能够要把握好力道,尤其是在竿的承受了不太好的时候,更是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用力过大,这样都会增加鱼疼痛感,然后向外窜剧烈挣扎,费时又费力还有可能会跑鱼。

竿稍入水的深度不能比钓目到鱼漂脚步的距离大。因为如果竿稍入水太深的话,很容易给作钓带来一系列的麻烦:
1、特别容易拖延刺鱼的时间。
2、很可能让鱼漂在承受压力的同时,鱼线受损或者断裂。换句话说,就是不但有让钓客错失提竿刺鱼良机的可能,还有让鱼线受损鱼漂损坏的危险。当然如果竿稍入水过浅,也是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的。
总之,竿稍入水这项工作是作钓之中必不可少的,其合理性和必要性都是不需要置疑的,所以钓客要把握好竿稍入水的程度。
起竿就立马切线,原来是这么回事!
你是否经常经历起竿切线?但只要小试就能找到问题,然后换换钓组或作些相应的调整即便OK。说到起竿切线这个问题,很多钓友都会怪罪于鱼线不够牢度,而后非常恼火地去责怪鱼线,有甚者激情滂湃的骂娘。往往这样的钓友,从来不会去分析到底为什么切线,总是片面地去责怪客观的东西,后走上了使用本不是台钓所用的大力马(PE线),更有甚者去选择软钢丝线,细细分析下,大家起竿切线的真正原因:
其实就是一个词:满竿。
很多钓友跟我讨论的时候,我问一句是不是满竿了,起竿就切。钓友每每回答我的是,我没有满竿,都已经弓起来了。在这,我给大家一个验证自己是否满竿的方法。验证自己是否满竿的方法
首先,我们按平时垂钓习惯去抛竿坐定。
第二,给自己的竿子抛竿后挂个失手绳。
第三,然后把自己的竿子推出去,推下水适宜。
第四,你看看你的漂是不是跟你刚刚平时习惯抛完竿后漂目上升了。
第五,如果你的漂浮起来,不好意思,您满竿了。
如果满竿了,后果真这么厉害?
这里我给大家说说,满竿说明你的饵跟你的线是绷紧状态,当鱼咬钩后,你开始起竿,鱼往外窜,这是留给你线的余地非常的小,导致你竿子虽然抬了,但没有能抬起到竿子发挥自己的韧性,这就好比你直直地硬拉着线,除非你的线粗到鱼发力的时候根本不会断,那又要多么大的线呢,要知道一条鱼发力的时候是自己体重的几倍。很多钓友有个误区,以为鱼线10千克的拉力就能拉起10千克的鱼,说的是拉直的状态下。那么我反问一句,你一个100斤的人,发力的时候只有100斤的力气吗?所以不要这么片面去看待鱼。而扬竿的角度要让手臂弯曲15度左右,配合刺的快准轻为后面的动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我们鱼竿犹如我们汽车的避震,能够起到缓冲作用,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一直劝大多数钓友针对鱼情选择鱼竿,我们很多鲟鱼竿根本谈不上任何韧性,这就相当于让线还是硬邦邦拉着,竿子没有任何卸力!
怎么解决满竿问题
其实当你竿子推出去后,你发现你的浮漂不是你想钓的目数的时候,那么你就提起来继续往下拉漂,然后重复推出去动作,直到漂目是你想要钓的目数,你再往前推竿子也不变目得时候,这时候你开始的一步就完成了。
然后按照你平时抛竿习惯打出竿子,这时你往往会发现,你的漂不见了。这就说明你在满竿状态,这时你可以把竿子往后抽,再回位,直到你回位后,你的漂就是前面你推出竿子所调好的目数,一切大功告成,你已经不再是满竿了!后,各位真的想钓好鱼,钓大物并不是竿子越硬就能钓越大的鱼,这一直是一个误区。你要想,即使一根竿子能拉起一头猪,但是我们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天天都在拉猪吗?7鱼层是否起了变化钓鱼人一定要留心,在垂钓中鱼层的变化也是常有的事。
那好,你说要牢靠,可是你有曾想过,因为竿子硬,线就必须大,你的口会好吗?在用线原则上,肯定是越细口越好,特别是针对老猾鱼。我们现在鱼塘,钓了重新回收放下去的鱼,鱼不是傻子,那么粗线他肯定会发现地更容易!
小结
客观去分析钓鱼,不要一味的怪罪客观的东西,找找我们自己在垂钓中的不完善,这才是我们真正进步的根本。希望大家能体会到真正钓鱼的乐趣哦。
脱钩的原因
子线过大
为什么子线过大也容易脱钩跑鱼呢。鱼不是傻瓜也是有感觉的,子线过大的话鱼吃起来会挡口,当鱼吃饵的时候感觉到异样会马上把饵吐出来。而鱼吐东西的时间只需要零点几秒就可以完成,这个时候扬杆要么空杆,要么就像上面说的挂中鱼嘴的一点点外围的皮肉了,线组不能太细也不能太大。一句话就是用积极的态度,尽量使你的钓目和鱼层一致,鱼讯自然也就有了。选择适当的线组才是适宜的。
当然也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造成脱钩跑鱼,比喻溜鱼方法不对,但是这个比较基础,只能说不要心急,慢慢的消耗鱼的力气就可以了。不管是什么原因脱钩一定要的做出判断,解决掉。避免后期依然跑鱼闹窝弄到后收获寥寥,回家还要挨老婆骂就太不划算了。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