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色谱作为一种强大的分离技术与MS等检测手段的联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GC-MS,HPLC-MS等在检测,食品安全分析等方面应用广泛,是成熟的分析方法。运动的一相(一般是气体或液体)称为流动相(mobilephase)。色谱法的应用可以根据目的分为制备性色谱和分析性色谱两大类。制备性色谱的目的是分离混合物,获得一定数量的纯净组分,这包括对有机合成产物的纯化、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以及去离子水的制备
制备液相色谱分离纯化
近几十年色谱作为一种强大的分离技术与MS等检测手段的联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GC-MS,HPLC-MS等在检测,食品安全分析等方面应用广泛,是成熟的分析方法。运动的一相(一般是气体或液体)称为流动相(mobilephase)。色谱法的应用可以根据目的分为制备性色谱和分析性色谱两大类。制备性色谱的目的是分离混合物,获得一定数量的纯净组分,这包括对有机合成产物的纯化、天然产物的分离纯化以及去离子水的制备等。相对于色谱法出现之前的纯化分离技术如重结晶,色谱法能够在一步操作之内完成对混合物的分离,但是色谱法分离纯化的产量有限,只适合于实验室应用。

制备液相色谱仪可以满足常规实验室纯化制备,并可根据使用需要,搭配紫外检测器组成等度系统,高压二元梯度系统,实现实验室制备提取。广泛用于制药、化工、食品、生化,环保等领域。
制备液相色谱仪原理:制备液相色谱是指采用液相色谱技术制备纯物质,即分离、收集一种或多种色谱纯物质。即使是有些固态微粒杂质,也能在液相流路系统的过滤头上排除,真正容易引起问题的,是水中的细菌。制备液相色谱中的“制备”这一概念指获得足够量的单一化合物,以满足研究和其它用途。制备液相色谱的出现,使液相色谱技术与经济利益建立了联系。制备量大小和成本高低是制备液相色谱的两个重要指标。

液相色谱法开始阶段是用大直径的玻璃管柱在室温和常压下用液位差输送流动相,称为经典液相色谱法,此方法柱效低、时间长(常有几个小时)。湿法:将吸附剂与流动相混合,搅拌以除去空气泡,徐徐倾入色谱管中,然后再加入流动相,将附着于管壁的吸附剂洗下,使色谱柱表面平整。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是在经典液相色谱法的基础上,于60年代后期引入了气相色谱理论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也称现代液相色谱。
HPLC的特点和优点
HPLC有以下特点:
高压—压力可达150~300Kg/cm2。色谱柱每米为75 Kg/cm2以上。
高速—流速为0.1~10.0 ml/min。
—可达5000塔板每米。在一根柱中同时分离成份可达100种。
高灵敏度—紫外检测器灵敏度可达0.01ng。同时消耗样品少。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