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时节过后,随着冷空气一波波南下,气温逐渐降低。冬季是老年人抵抗力蕞差的季节,那么冬季该如何养生呢?下面姚家寨养老院小编给大家介绍下吧。
1、早点睡、晚点起
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冬季是阳气潜藏、敛阴护阳的季节,建议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为本。所以冬三月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保证充足的睡眠,有效恢复精力。
2、喝点
养老公寓收费标准
小雪时节过后,随着冷空气一波波南下,气温逐渐降低。冬季是老年人抵抗力蕞差的季节,那么冬季该如何养生呢?下面姚家寨
养老院小编给大家介绍下吧。
1、早点睡、晚点起
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归,冒犯寒威。”冬季是阳气潜藏、敛阴护阳的季节,建议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为本。所以冬三月应“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保证充足的睡眠,有效恢复精力。
2、喝点水
冬天虽然新陈代谢变慢,人体对水分的需求相对减少,但维持机体正常运转依需要水分滋养,在不觉得口渴时也要适量饮水,一般每日饮用水不少于1.5-2L。同时,也要注意喝水的方式,切忌大口牛饮,要像品茶一样慢慢地喝,把水分真正补充到身体里。
3、多点补、少点咸
冬季气候变化多,进补要有方,科学进补的基本原则是多温热少生冷,多清淡少盐。冬季应多选富含蛋白质与有防寒保暖功效的食物,如瘦肉、鱼、鸡、蛋类与豆制品等,增强身体抵御严寒能力。针对不同体质人群,尤其是高龄老人与患有疾病的人,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服用中药和滋补药酒,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许多人认为饭后步行,步行才能活到99岁。它不是。对一些老年人来说,有些走路的方式是不正确的。它也给身体增加了负担。因此,
养老院的医生与您分享了哪些走路方式不适合老年人。
1、普通步行方式:速度为每分钟60 ~ 90步为宜,每次20 ~ 30分钟,南京养老院的认为这样适用于老年人呼吸系统疾病。
2、快乐散步法:老年人饭后慢慢散步,每次5 ~ 10分钟,可舒筋固气,平血平气,有利于调节情绪,醒过来,增加记忆力。
3、快走法:走路时昂首挺胸,大步向前,每分钟走90 ~ 120步,每次30 ~ 40分钟。适用于老年慢性关节1炎、胃肠疾病恢复期患者。
4、定量行走:即按照一定的路线、速度和时间,完成规定的距离。行走时:以平坦的路面与爬山交替进行,做到快缓结合。锻炼老年人的心肺功能有很大的好处。
5、摇臂行走方式:行走时,两臂随着节奏节奏做更大幅度的摆动,每分钟60 ~ 90步,可增强骨关节和胸部的功能,预防和诊治胸闷。
医养结合
养老是整合医了资源与养老资源的新型模式。在医养结合机构内,老人足不出户就能满足就医保健与养护照料需求。
随着养老需求不断释放,一些新型养老模式也已出现,如上养生养老社区,该项目通过会员型养老公寓结合产权型亲子养老产品,依托于全配套设施,实现父母同子女两代居住的生活理念,打造三代人全龄共生的社区。此外,平安集团根据三类不同护理需求,在整个社区中配置亲子型养老公寓、非护理型养老公寓、半护理型养老公寓等一站式养老模式。
会所养老该模式是一种通过整合商业地产资源开展的养老服务。
如今,
养老产业的发展和人们养老观念的改变,到养老机构养老已成为不少长者的选择。但是,如何挑选养老机构却让很多人犯了难。选择养老机构,除了要看其生活中的适老化细节之外,餐饮的好坏,也是关乎长者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普通的养老机构,在饮食方面,主要的目的不过是“让长者吃饱”。每次都有炖肉、肘子之类的“横菜”,这些看似营养丰盛,但这样的饮食并不适合长者,时间久了,会对长者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而相对好一些的养老机构,其餐饮菜品往往非常丰富,也更注重长者的饮食健康。但是由于缺少对每位长者健康状况的科学管理,在顾及所有长者个性化饮食上,具有相当的难度。尤其是对于失能失智长者来讲,饮食过程需要更多的关注。
失能失智的长者会渐渐失去控制嘴部或喉咙的肌肉的能力,造成饮食上的障碍。因此,口腔里的细菌和食物残渣容易误入肺部,而引起严重的吸入性肺1炎。针对这类长者,在饮食形态上要特别讲究,以流质、半流质食物为主,让患有吞咽障碍的长者更容易用餐。在进食过程中,更需要有的照护人员进行陪同,确保长者在进食过程中,不会被食物呛到喉咙。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