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靠
古代的游吟诗人们似乎对栏杆情有独钟。垂花、雀替、挂落、抱鼓、柱式、斗拱……传统建筑中有大把构件,从工程的角度来看,栏杆肯定不是的;从工艺的角度来看,栏杆不是复杂的;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栏杆也不是突出的;但在古代的文学意象中,恐怕没有哪一种构件能够和栏杆相媲美,引唐宋文人尽折腰。诗仙李白“沉香亭北倚栏杆”,杜甫“明年谁此凭栏杆”,连造反的黄巢都“独倚危 栏
铝制美人靠价格
美人靠

古代的游吟诗人们似乎对栏杆情有独钟。垂花、雀替、挂落、抱鼓、柱式、斗拱……传统建筑中有大把构件,从工程的角度来看,栏杆肯定不是的;从工艺的角度来看,栏杆不是复杂的;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栏杆也不是突出的;但在古代的文学意象中,恐怕没有哪一种构件能够和栏杆相媲美,引唐宋文人尽折腰。诗仙李白“沉香亭北倚栏杆”,杜甫“明年谁此凭栏杆”,连造反的黄巢都“独倚危 栏看落晖”,才子柳永“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才女李清照“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动人的当数后主李煜那首《浪淘沙》,“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它堪称是传统建筑中“文艺的构件”。

美人靠并非中原建筑所独有,少数民族也大量借鉴和使用这种巧妙的建筑构件。主要居住在贵州、 广西、湖南三省区交界处的侗族特别擅长建造木构建筑,当地俗话说“侗家有三宝,鼓楼、花桥和大歌 ”,其中的鼓楼、花桥都是很有特点的木构建筑,鼓楼下和花桥上往往设有美人靠,侗族人习惯于聚在这里打发闲暇时光,说着谁家的三长两短,或许还会来上一曲世代流传的侗歌。

长长的美人靠可坐可倚,也可供人躺下。它的靠背弯曲,像鹅的颈项,所以又叫“鹅项靠”。美人靠出自江南水乡的干栏式建筑,“鹅项”与吴语的“吴王”读音相近,而吴王拥有美人西施,便引起人们很多关于西施的联想。西施是越王勾践献给吴王夫差的美人,不知压抑着多少忧愁。古人解忧,往往临水登楼,眺望青山远水和遥远的故乡。人们想象西施也会登楼解忧,倚靠在鹅项靠上,就把鹅项靠叫成了美人靠。这样的传说很美丽,却与历史不相符合,因为到了宋代才有椅子出现。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