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技术参数选择
(一)设计依据
本设计遵循以下技术规范: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103-9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84-92。
(二)滴灌工程技术参数选择
根据以上规范、标准以及国内外滴灌技术发展积累多年的经验,各技术参数定为如下各值:
1、微灌土壤湿润比:P=
农业自动搅拌肥料桶设备
滴灌技术参数选择
(一)设计依据
本设计遵循以下技术规范: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SL103-95;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84-92。
(二)滴灌工程技术参数选择
根据以上规范、标准以及国内外滴灌技术发展积累多年的经验,各技术参数定为如下各值:
1、微灌土壤湿润比:P= 40%;
2、微利用系数:h=0.95;
3、设计均匀度:Eu≥95%;
4、设计湿润深度: Z=0.4m;
(三)滴灌工程设计任务
滴灌工程设计包括如下任务:
1、选择合理的微灌技术形式;
2、对小区和各级管道进行合理布局;
3、进行轮灌区划分,系统水力计算,给出流量、压力需求;
4、微灌系统首部枢纽设计。
滴灌工程设计
自动反冲洗过滤器:
由于灌溉水主要采用深井水,所以过滤器选择以AMIAD网式自动冲洗过滤器作为一级过滤,流量范围60-110m/h; 工作压力:2~16BAR;网式自动反冲洗;过滤精度120目;自带反冲洗编程控制器;不过堆肥桶其实并不需要那些花里花俏的东西,布置在户外就需要有适当的排水孔,顶部有密封的盖子,基本就可以完成堆肥了。自带压差反冲洗传感器;滤芯为不锈钢材质,可靠,原自AMIAD特有的吸吮扫描技术,模块化设计,不锈钢材质防腐蚀、防紫外线,自动清洗时耗水量低、耗能少,紧凑设计占地面积小,安装方便维护简单。为了进一步对水质进行净化,保证滴灌管线经长时间使用不会发生堵塞现象,二级过滤采用以叠片过滤器,精度为120目。叠片过滤器的叠片为杂质处理载体,由上下两片紧贴的槽形叠片形成无数道杂质颗粒无法通过的滤网,总厚度相当于30层普通滤网而过流能力高于滤网10倍。叠片材质为的工程塑料,性极高,使用寿命可超过15年。
3、 泵站及配电:
水泵及变频柜由甲方负责,需保证水泵流量70立方/小时,地面以上压力0.6MP。
4、 阀门(压力控制与安全保护措施)
所有阀门均采用进口其中包括:减压阀、持压阀、泄压阀、空气阀、止回阀:
自动调压阀门,压力范围1~10BAR;前端持压,后端减压;③苗期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滴灌1次,结合滴灌实施施肥,每亩施尿素4。阀门的质量在整套灌溉系统中极为重要,因为我们所需要的所有开关水源的动作均由它完成。我们用了高质量的阀门系统,包括持压减压阀、空气阀门和逆止阀。各型阀门所共有的优点是开关动作可靠,水头损失小,阀门出口压力连续可调,寿命长且使用方法简单,是全套灌溉系统成功的可靠保证。
阀门在灌溉系统中是保证压力恒定、灌溉精度、系统安全(预防水锤等水利事故)的组成部分。
家里如果有废弃的垃圾桶,或者一些比较大的塑料桶,不要丢掉,可以将它们改造成堆肥箱,用来制作有机肥料和有机肥土都是很好的。
如果你觉得自己制作太麻烦,也可以自己在网上或园艺店买堆肥桶。有些堆肥桶会有一些手摇的手柄,可以增加堆肥腐熟发酵的速度。
不过堆肥桶其实并不需要那些花里花俏的东西,布置在户外就需要有适当的排水孔,顶部有密封的盖子,基本就可以完成堆肥了。用塑料桶来制作堆肥箱是适合的,塑料桶的容量一般是在60~120升左右,这样大的容量就可以很好的制作堆肥了。
金秋十月,北京房山区石楼镇襄驸马庄村弘科农场的大棚里瓜果飘香。自2018年开始,这里就应用了由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引进和自主研发的两款水肥一体化智能控制设备,实现了智能、精准灌溉施肥,不仅提高了作物产量和,而且实现了节水、节肥、省工。据了解,智能化是水肥一体化技术的“3.0”版本,是目前该领域的技术水准。如今,全市超过半数的规模化农业园区实现了智能化、精准化水肥灌溉,北京已迈入水肥一体化技术的“3.0”时代。焦广富介绍,由于他流转了全村2400多亩土地,所以种植成本非常高。
据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节水农业科农艺师孟范玉介绍,从2000年开始到现在,北京水肥一体化技术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阶段是2000—2008年左右,将肥料溶化随水施用,实现了水肥一体化,但缺乏精准的灌溉施肥制度、灌溉系统、施肥设备和水溶肥料等;为了进一步对水质进行净化,保证滴灌管线经长时间使用不会发生堵塞现象,二级过滤采用以叠片过滤器,精度为120目。第二阶段是2009—2014年左右,灌溉施肥产品有了较大改进,如可调比例文丘里施肥器、全水溶滴灌肥等,开展了固定茬口设施蔬菜的灌溉施肥制度研究,但以人工操作和决策为主,缺乏智能的灌溉决策系统;第三阶段是2015年至今,水肥一体化技术朝着智能化、精准化方向发展。该站目前已在昌平、顺义、房山等区陆续推广使用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累计推广应用近10万亩次。该技术主要应用于西甜瓜、草莓和番茄等高经济价值作物,节水、节肥效果明显,果实更好,推动了本市节水型农业和智慧型农业的发展。目前,北京在这方面处于国内水平。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