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名词解释
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名词解释:
参证气象站:气象分析计算所参照或引用的具有长年代气象数据的气象观测站。
关键气象因子:对开发区、工业园区的气候适宜性和风险性有重大影响的单个气象要素或多个气象要素的组合。
高影响天气:直接影响开发区、工业园区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天气现象。
暴雨强度公式:短历时暴雨过程中降雨强度—降雨历时—重现期
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
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名词解释
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名词解释:
参证气象站:气象分析计算所参照或引用的具有长年代气象数据的气象观测站。
关键气象因子:对开发区、工业园区的气候适宜性和风险性有重大影响的单个气象要素或多个气象要素的组合。
高影响天气:直接影响开发区、工业园区项目建设和运营的天气现象。
暴雨强度公式:短历时暴雨过程中降雨强度—降雨历时—重现期三者间函数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根据雷电特性及其致灾机理,分析雷电对评估对象的影响,提出降低风险措施的评价和估算过程。
热带气旋:生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具有有组织的对流和确定的气旋性环流的非锋面
性涡旋的统称,包括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和台风。底层中心附均风速在 32.7~41.4m/s 之间,底层中心附近风力在12~13级之间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
冻土:含有水分的土壤因温度下降到 0℃或0℃以下而呈冻结的状态。
沙尘暴:风将地面大量沙尘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 1km 的天气现象。
城市通风廊道:由空气动力学粗糙度较低、气流阻力较小的城市开敞空间组成的空气引导通道。
数值模拟: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利用相应的气象数值模式,模拟城市及周边地区的气象要素及其变化情况。
重现期:某一事件重复出现的平均间隔时间。
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程序主要分为哪三个阶段
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程序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为工作大纲编制阶段,主要工作为根据委托,对开发区或拟规划为开发区的区域进行现场踏勘,与相关人员进行座谈,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论证区域的现状及发展规划,确定开发区所属类型,对区域开发的现状及规划进行初步分析,确定论证范围,编制论证工作大纲。如需必要,可在复杂区域的开发区中建设现场观测气象站。
第二阶段为报告编写阶段,主要工作为资料的收集与处理,并进行论证分析,编制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给出论证结论。
第三阶段为报告评审阶段,主要工作为报告的评审,并依据审查意见修改完善并存档。
此外,还包括后期服务,即论证报告结论的解释应用、与其他评价报告结论相衔接等。
区域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通风环境分析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
区域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通风环境分析:
针对开发区规划布局选址以及已建成的开发区对自身和周边区域的通风环境影响,宜参考 QX/T 437-2018《气候可行性论证规范城市通风廊道》等相应行业规范,开展通风环境分析。
(1)风况特征分析。利用历史气候资料和数值模拟方法,开展关注区域风频、软轻风、风速和局地环流风场的特征分析,获得静风风频、软轻风风频、风玫瑰和风速时空分布。
(2)通风量分析。基于大气混合层高度和风速两个要素,参考GB/T 34299-2017《大气自净能力等级》中的计算方法,开展通风量的计算与分析。
(3)通风潜力计算。基于精细地理信息资料,开展关注区域通风潜力的计算,获得不同等级通风潜力空间分布。
(4)通风廊道规划与风环境改善建议。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宜结合关注区热岛和生态绿源分布,开展通风廊道规划,并对廊道走向、宽度、边界以及风环境改善给出对策建议。
区域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的区域气候分布精细化分析区域性气候可行性论证
区域气候可行性论证报告的区域气候分布精细化分析 :
若开发区论证范围大、跨度长、分布分散或区域内地形较复杂,可依据区域内各气象观测站及周边气象观测站资料或数值模拟结果,评估不同站点(格点)气温、降水、相对湿度和风速等要素的气候一致性和差异性,进一步细分区域。区域边界宜采用聚类分析、REOF等分析方法结合区域内主要地形如山势、主要河流等进行划分。
各细分区域分别根据“8 关键气象因子推算及分析要求” ,按照开发区的性质和需求开展以下工作:
(1)分区气象参数计算。细分区域的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和暴雨雨型设计、雪压极值、抗风参数以及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的气象参数计算等。
(2)风环境空间分布。分区域或依据数值模拟格点化数据绘制具有代表性的分区玫瑰图,城市大小风区、风流场特征等。
(3)热岛强度空间分布。按照《城市热岛效应评估技术指南》,基于遥感反演的地表温度,通过计算城郊地表温差,获得高分辨率城市热岛强度空间分布。
(4)风能太阳能资源空间分布。按照《区域太阳能资源精细化评估技术指南》,得到开发区1km 分辨率的太阳能资源水平总辐射、斜面总辐射以及 20年平均满负荷利用小时数空间分布。按照 QX/T 308-2015《分散式风力发电风能资源评估技术导则》形成1km 或百米量级分辨率的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分布等。
气候空间分布宜与规划相结合,叠加土地利用等地理信息并通过图形等形式展现,便于开发区使用。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