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温室大棚的通风管理
一、拱度不同,放风口大小不一
春季风口的大小不能完全用某一个数据界定,因为温室的结构不同,降温的时间和速度也是不同的。拱度较大的大棚,因为棚面拱度适宜,热气流很容易沿大棚棚膜的上部排出,即使放风口较小,也能取得较好的放风效果。此后,荷兰的监控中心核心广泛的出现在了本国及的种植大棚中。而种植年限较长的低矮老棚,因为大棚拱度较小,棚面较平
玻璃温室大棚工程
春季温室大棚的通风管理
一、拱度不同,放风口大小不一
春季风口的大小不能完全用某一个数据界定,因为温室的结构不同,降温的时间和速度也是不同的。拱度较大的大棚,因为棚面拱度适宜,热气流很容易沿大棚棚膜的上部排出,即使放风口较小,也能取得较好的放风效果。此后,荷兰的监控中心核心广泛的出现在了本国及的种植大棚中。而种植年限较长的低矮老棚,因为大棚拱度较小,棚面较平,棚内的热气流从放风口排出的速度就慢,棚内的温度就高。通常情况下,这样的大棚将顶部放风口开到40厘米宽,才与高度较高、拱度较大的大棚风口开到30厘米的放风效果相同。
二、春季更要注意分次通风
早晨拉开棚1小时后,敞开上风口3-5厘米左右放小风,目的是将棚内湿气排出,同时补充棚内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补充原料。等棚温上升到28℃以上时,将放风口逐步打开,保持棚内温度不超过33℃(对于黄瓜、丝瓜等喜温蔬菜来说)既可。
三、春季大风多,放风口注意防风
增加放风绳的密度,而且放风绳较好使用摩擦力较大的宽布条为好,这种布条在打活结固定棚膜时,摩擦力大,活结不容易被大风吹松。很多菜农图方便使用尼龙绳作为防风绳,因为摩擦力较小,菜农要适当增加尼龙放风绳的密度,并将其固定好,以防风口被风吹合。树脂大棚骨架是针对于中低端用户研发的一种新型的骨架,主要用于普通的日光温室和蔬菜大棚,树脂大棚骨架的成本低、外表光滑。同时,菜农还要注意在大风天气时随时进行检查,防止放风绳松动,风口闭合。
国内温室大棚相关技术发展历程及现状
以下内容由京鹏润和为您提供,希望对同行业的朋友有所帮助。
我国温室大棚的发展起步较晚,从上世纪60年代才出现了结构简单的塑料大棚,70年代后期,新型环保日光温室大棚才开始普及。80年代是日光温室规模发展期。温室分类温室功能分类根据温室的使用功能,可分为生产性温室、试验(教育)性温室和允许公众进入的商业性温室。规模从农家院落逐渐发展到大田。到80年代末期,已推广首代普通型日光温室两万公顷左右。近几年,温室大棚才已国内逐渐得到广泛应用。我国智能温室大棚的起步和发展也都很晚,70年代才开始出现装置有数据统计和计算的温室大棚系统。
荷兰早在1974年就研发并生产出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温室环境控制系统,并践行新型部件的商业化生产。温室按型号分可以分为GLP622单栋/连栋联合6型联合8型GKW7430薄膜GSW8432/8430/825温室PC板温室。此后,荷兰的监控中心核心广泛的出现在了本国及的种植大棚中。到目前为止,荷兰已经建设了1万公顷基于这种核心的温室大棚。如今,他们的产品不仅能够监控单个温室大棚,还有可以进行联网的监控,进行网络化管理。
在韩国,从1992年就开始重视设施园艺的发展,将其作为重点事业进行推进,仅到1992年年底,装配有环境监控系统的现代化设施就已经占据了10%的种植面积。
到80年代,微型计算机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同时其价格也获得了大幅度的降低。在欧美,随着温室建设对环境要求的提高,以微型计算机为核心的温室环境监控系统得到了的发展网。
以色列温室大棚的发展从80年代到90年代经历了三代,他们的科学家开发了一套完整的系统,其中包括软件平台和硬件设备,实现了自动控制下的温室内部施肥、浇水的管理。
在国内,从7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逐渐地开始重视现代化温室大棚的发展和建设,先后从荷兰、美国、以色列、日本等引进温室控制设备。温室的种类多,依不同的屋架材料、采光材料、外形及加温条件等又可分为很多种类,如玻璃温室、塑料聚碳酸脂温室。我国的农业工程技术人员通过对国外温室控制设备的研究,吸收了大量发达在温室大棚中的控制技术,研究学习了其中温湿度控制的关键技术。
温室建设迎来黄金期!
温室,又称暖房,指有防寒、加温和透光等设施,供冬季培育喜温植物的房间。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温室是近现代农业技术发展的产物,其实,早在西汉时期,祖先们就已经掌握了搭建简易设施,并用火为室内加温来栽培多种反季节蔬菜的技术。
不过,我国虽然是温室栽培起源较早的,但直到20世纪60年代,的温室行业还始终徘徊在小规模、低水平、发展速度缓慢的状态;一般适用于高度无米之内、跨度十三米之内的温室大棚,使用寿命在十年以上。70~80年代,相继出现了塑料大棚和日光温室;90开始,设施农业技术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温室技术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