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封头图片
但是封头的型号较多,而且直径较大,不可能所有的型号都有模具,那么没有模具的封头我们又是如何制作的呢?一是压鼓旋压成形,二是瓜瓣成形。
压鼓旋压成形:如直径在2000以上的封头,因为没有这么大的模具,我们必须先将原材料在压鼓机上面,压制成一个圆弧的形状,再进行旋压成形。
那么瓜瓣成形呢这种方法使用的比较少,一般只有在特大或没有模具的封头型号才会使用,
压力容器封头图片
压力容器封头图片
但是封头的型号较多,而且直径较大,不可能所有的型号都有模具,那么没有模具的封头我们又是如何制作的呢?一是压鼓旋压成形,二是瓜瓣成形。
压鼓旋压成形:如直径在2000以上的封头,因为没有这么大的模具,我们必须先将原材料在压鼓机上面,压制成一个圆弧的形状,再进行旋压成形。
那么瓜瓣成形呢这种方法使用的比较少,一般只有在特大或没有模具的封头型号才会使用,如1600以上的半球封头,没有模具,用的是瓜瓣成形;瓜瓣成形的封头优点是:可以定做任意大小的尺寸封头,无论是8米、10米均可,而且运输方便,可到客户公司里面再焊接;压力容器与压力管道使用中的损伤具有特殊性:除了面临应力(应变)损伤以外,重要的是压力容器与压力管道还面临来自介质和环境的腐蚀损伤,以及应力(应变)与腐蚀的协同损伤。但是有利也有弊,缺点是:焊缝多,一般1小的瓜瓣封头都是由7片组成的,至少都有六条焊缝,外面没有直接冲压成型的漂亮。
椭圆封头执行标准有GB/T12459-2005、GB/T13401-2005、DL/T695-1999、D-GD87-0607等。椭圆封头是石油化工、原子能到食品制药诸多行业压力容器设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件。椭圆封头是压力容器上的端盖,是压力容器的一个主要承压部件。椭圆封头的直接关系到压力容器的长期安全可靠运行。(1)计算厚度δ,是按各章公式计算得到的厚度。半球形封头也和球形容器一样,作为一种承压的简单壳体,它是理想的型式,因为在直径相同、承受压力相等的条件下,它所需的厚度小。需要时,尚应计入其他载荷所需厚度。
(2)设计厚度δd,是计算厚度δ与腐蚀裕量C1之和。(3)名义厚度δn,是设计厚度δd加上钢材厚度负偏差C1后向上圆整至钢材标准规格的厚度。即标注在图样上的厚度。(4)有效厚度δe是名义厚度δn减去腐蚀裕量C2和钢材厚度负偏差C1的厚度。(5)各种厚度的关系如图。(6)投料厚度(即毛坯厚度)。运用于各种容器设备,如储罐、换热器、塔、反应釜、锅炉和分离设备等。根据GB150---19980章和各种厚度关系图:δs=δ+C1+C2+Δ1(厚度一次设计圆整值)+C3(加工减薄量)+(厚度第二次制造圆整值)。
压力容器封头图片简述压力容器用封头标准
封头 是压力容器重要的受压元件,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压力容器的安全性。自60年代始,我国陆续制定了一些封头标准,有的 业已经过修订,如按结构型式分类的 IB576-64《碟形封头》、JB/T4737-95《椭圆形封头》、JB/T4738-95《90° 折边锥形封头》、JB/T4739-95《60° 折边锥形封头》和按成形方式分类的 JB/T4729-94《旋压封头》。进行定位焊接,即在封头和筒体之间进行,焊接的定位点,主要是根据直径和板厚具体情况来进行选择的。
这些标准对我国压力容器用封头的设计、制造、检验和验收,都起到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着分类方法不统一、标准内容 相互不协调等问题。:1999年5月~2000年9月,根据压力容器标准化技术会(容标委)标准制修订计划要求,容标委制造分会组织合肥通用机械 研究所、岳阳石油化工总厂机械厂、齐鲁石油化工公司机械厂、宜兴北海封头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制订了取代上述封头标准的统一的压力容器用封头标准,这就是 JB4746《钢制压力容器用封头》。对于G5044和HG20660两个标准中没有明确规定的介质,应当按化学性质、危害程度及其含量综合考虑,由封头设计单位决定介质组别。
B 编制思路
如上所述,我国现有的封头标准,是按结构型式(椭圆形、碟形、锥形)、成形方式(冲压、旋压)的不同,而分别制订的,这不仅造成不同标准封头质量要求不完 全一致的不合理现象,同时也给标准封头的选用、标准的修订带来某些困难。其次,以往的封头标准都是仅与 JB150《钢制压力容器》配套的,即只考虑了按规则设计的封头的制造、检验与验收要求,而我国早在1995年就完成JB150与JB4732了压力容器 基础标准的双轨制( 与《钢制压力容器分析设计标准》),缺少与分析设计相配套的封头标准,不能不说是我国压力容器标准化工作的一大缺憾。再次,JB150属强制性标准,而根 据JB150编制并与之配套的封头标准却是指导(推荐)性的,这显然是不合理的,也难以保证封头这一重要受压元件的质量。当冷却速度愈快,含碳量和合金成分愈高,冷却过程中在热应力作用下产生的不均匀塑性变形愈大,后形成的残余应力就愈大。因此,本标准编制时主要遵循如下 思路: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