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窝是湖北省武汉市的特有的小吃之一,通常只在早餐时间(武汉人称为“过早”)提供。因四周厚而中间薄得干脆成了一个小洞,呈凹状,武汉人不习惯叫它“面凹”,而叫它“面窝”。面窝创始于清光绪年间。还有一些小面窝,用的铁勺内部较小。
面窝培训工序:
1.磨浆技术:用黄豆和滋耙磨成浆。
2.揉面技术:和灰面一起和匀,倒在一个盆里。
3.准备一个大锅,多放
学做煎包
面窝是湖北省武汉市的特有的小吃之一,通常只在早餐时间(武汉人称为“过早”)提供。因四周厚而中间薄得干脆成了一个小洞,呈凹状,武汉人不习惯叫它“面凹”,而叫它“面窝”。面窝创始于清光绪年间。还有一些小面窝,用的铁勺内部较小。
面窝培训工序:
1.磨浆技术:用黄豆和滋耙磨成浆。
2.揉面技术:和灰面一起和匀,倒在一个盆里。
3.准备一个大锅,多放一些油,在炉子上面烧热。
4.用一个圆形的大勺子带把的,将和好的面浆放在勺子,中间要留一个洞,再放在锅里炸。
5.当面窝炸成金黄色时,拿起来散上芝麻,和少许盐。
饺子源于古代的角子。原名“娇耳”,是古老的汉族传统面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是我国东汉时期南阳邓州人医圣张仲景首先发明作为药用。是深受人民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又称水饺,是北方民间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节食品。有一句民谣叫“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饺子多用面皮包馅水煮而成。
培训课程:
1.主料、辅料的选择认识、初加工方法。
2.手工皮、机压皮的饺子皮制作方法。
3.各种馅料的调配比例制作。
4.饺子蘸料的调制。
5.香辣油、凉拌菜的制作。
6.饺子的各种包法、煮法、储存方法。

生煎包是由发酵面粉(小麦粉)、猪肉等作为主要食材,酱油、姜末、精盐等作为主要调料所做成的一道菜品。该道菜品是通过煎的做法制作而成的。煎包以少数民族做的更有特色,尤其是回族,包子个头大、浑圆、味道鲜美。形状有饺、包和面团三种形式。
生煎包培训内容:
1.认识特色生煎包原材料,设备的选择;
2.生煎皮冻的制作;
3.生煎肉馅的制作;
4.生煎面皮的制作;
5.生煎包的制作;
6.原料采购、存放、保鲜技术;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