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务外包常见的用工风险及防范措施
企业选择劳务外包这种方式主要是可以降低用工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转移法律风险、获得的服务优势,毕竟让的人做的事情是好的。虽然劳务外包对企业的帮助有很大,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我们应该如何防范呢
风险一、发包企业与外包人员无隶属关系却按照外包人员的工资、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加班费、外包单位的管理费核算外包费
人力资源劳务派遣
劳务外包常见的用工风险及防范措施
企业选择
劳务外包这种方式主要是可以降低用工成本、提高企业运营效率、转移法律风险、获得的服务优势,毕竟让的人做的事情是好的。虽然劳务外包对企业的帮助有很大,但是在使用过程中还是会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我们应该如何防范呢
风险一、发包企业与外包人员无隶属关系却按照外包人员的工资、社会保险、福利待遇、加班费、外包单位的管理费核算外包费用,容易引发劳动争议。
防范措施:
外包合同是发包方(企业)将某个项目外包给承包方(外包单位),因此在对服务外包项目进行核算时,需要按照项目单价或者项目整体进行核算,而不是按照外包人员数量、工资等方式核算。
风险二、外包单位不与外包人员签订劳动合同。
外包单位作为外包人员的用人单位,有义务与外包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如果不签订劳动合同,既存在需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的风险,也存在外包人员以未签订劳动合同为由解除劳动关系并要求支付经济补偿金的风险。
因外包人员的工作地点在发包企业,为避免牵连发包企业,发包企业需监督外包单位与外包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可以要求外包单位提供加盖其公章的劳动合同复印件或提供外包人员劳动合同明细单(包括签订时间、合同期限、合同起止日期等)。
如劳动合同到期,发包企业还应监督外包单位及时与外包人员续签劳动合同。
劳务派遣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劳务派遣员工使用的风险。
随着法律的完善,法律明确要求劳务派遣适用于“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工作,其中“临时性”明确劳务派遣期限不得超过六个月,同时《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对于劳务派遣岗位的比例做出了不得超过10%的规定,而大多数企业的劳务派遣员工,从事的是主营业务的正常工作,部分央企的派遣员工比例甚至超过30%。
这种使用方式本身就是违规的行为,很可能面临劳动部门的行政处罚,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二条:“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违反本法有关劳务派遣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以每人五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标准处以罚款。”在阶段还存在承担违规用工责任的法律风险.
法律层面已明确劳务派遣制度的补充性用工性质,企业在实际使用劳务派遣这一用工形式时应尽力去满足法律的规定,同时探索新形势的用工形式,逐步实现合规化运营。
为什么企业愿意使用
劳务派遣工?
用人单位不用花太多精力去管理
既然劳务派遣工与用人单位只是用人关系,而不是劳动关系,那用人单位就省却了很多管理精力。比如,如果你是正式工,那你进入一家公司之后,首先人力资源部门会帮你走入职流程,之后,你会进入试用期管理期。一个月之内,公司需要跟你签订劳动合同,有些公司还会跟你签订《试用期绩效合约》,以判定你的是否能够胜任工作。你转正之后,公司还会给你加工资。你工作一段时间后,如果表现好,那公司会为你提供发展空间,升职加薪。为了留住你,还要给你安排培训,提供吸引人的福利和活动。等你离职的时候,还要给你办理离职手续等。
所以,一个员工从入职到离职,企业会经历招人、用人、育人、留人四个阶段。所以,企业为了让员工能够提升工作绩效,会花费很多精力去管理。但劳务派遣工因为没有跟企业建立劳动关系,因此会被区别对待!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