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且“未富先老”,“银潮”已席卷神州大地,养老问题备受和社会关注,仅2019年就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养老服务发展,并大力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机构建设,但民营养老机构医养结合转型并非一帆风顺。为分析民营养老机构医养结合转型面临的困局,我们特地采访了重庆民营养老机构代表——老年养护中心(以下简称养护中心)院长。老年养护中心院长面对,孤掌难鸣2013年,出
养老服务机构
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且“未富先老”,“银潮”已席卷神州大地,养老问题备受和社会关注,仅2019年就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养老服务发展,并大力推进医养结合型养老护理机构建设,但民营养老机构医养结合转型并非一帆风顺。为分析民营养老机构医养结合转型面临的困局,我们特地采访了重庆民营养老机构代表——老年养护中心(以下简称养护中心)院长。老年养护中心院长面对,孤掌难鸣2013年,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医养结合(那时候还叫“医养融合”)逐渐走上台前。截至2019年年末,发布医养结合相关通知、意见、规划等共20个以上,其中有关民营养老机构的政策归纳起来总共有3点:
1.对于已建成的民营养老机构,建立健全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机制,鼓励养老机构与周边的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协议合作。2.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按相关规定申请开办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安宁疗护机构或医务室、护理站等,重点为失能、失智老人提供所需的护理和生活照护服务。3.深化“放管服”改革,包括新建养老机构,以及养老机构开办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安宁疗护机构或医务室、护理站等。但是,对于民营养老机构,如何转型,如何进养结合,如何开展运营,几乎没有可借鉴且良好运行的案例,以及自上而下实际操作的“指南”,都只能自己思考,自己摸索。作为批医养结合试点单位,老年养护中心给出了他们自己的。
(1)软硬件配套软硬件配套包括“养老院的环境”“服务设施与设备”“起居空间与家居配套”“公共活动空间”“适老设计与安全设计”“休闲与锻炼设施”等6个三级指标。其中,评分的是“养老院的环境”,评分为83.62分;其次是“起居空间与家居配套”,评分为82.91分;“适老设计与安全设计”与“服务设施与设备”评分也相对较高,分别为82.66分与82.47分;“公共活动空间”与“休闲与锻炼设施”评分相对较低,评分分别为82.11分与81.68分。
(2)融入感与归属感融入感与归属感包括“人际关系和谐性”“养老院对人际关系的调节”“定期或不定期举办集体活动”“在养老院生活的幸福感”“在养老院生活的充实感”“感觉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与“不会感觉到孤寂与无聊”等7个三级指标。其中评分的是“定期或不定期举办集体活动”,评分为86.21分;其次是“养老院对人际关系的调节”,评分为84.85分;“在养老院生活的幸福感”“在养老院生活的充实感”“人际关系和谐”“感觉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等指标评分也较高,分别为84.77分、84.23分、84.17分与84.06分;“不会感觉到孤寂与无聊”评分相对较低,为83.87分。
(三)养老市场供需矛盾突出,养老床位紧缺一是规模稍大、功能配套的全日托养老机构床位紧缺,供不应求。住院养老形式的养老机构床位供需不平衡,失能(一级护理)老人的住院需求大。从金羊友爱养老院入住的情况看,全院床位120人,失能者(一级护理)有66人,占住院老人半数以上。规模稍大,功能配套的全日托的养老机构床位紧缺,供不应求。
如孝慈轩养老院现有120个床位满员,现有100多人在申请入住的等候之中。金花长者家园的40个床位也住有34人。市区内民营机构受场地限制等,活动空间及设施建设较差。因用地紧缺及地价高、用地成本大等,很多市区内的养老机构受场地限制,入院老人活动空间不够宽敞,设施建设较差。特别是运营时间较长的养老机构,老房子在现有整体设计基础上按照安装消防设施、监控设施、强电弱电设施等增加大量成本,统筹规划不够完善,不能一次性制定整体规范标准。二是未来养老市场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加剧。供需矛盾导致了养老消费者虽然知道不能满足自己的要求,但也难以有更多的选择,情况被动,甚至产生矛盾纠纷。调研数据显示,21.99%的被访者认为有较高可能性去养老机构养老,未来将有更多老年市民选择养老机构内养老,进一步加深供需矛盾。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