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增容剂改变基质沥青的化学组成比例研究表明,可以通过添加增容剂改变基质沥青的化学组成比例,促使SBS溶胀得更充分,从而改善SBS和沥青的相容性。但是增容剂的加入会降低SBS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等技术性能,所以掺量不能太大。为了更有效、地解决SBS改性沥青热储存稳定性问题,只有添加稳定剂(一种比较活泼的外掺剂)来促使SBS聚合物分子链与沥青活性官能团发生交联接枝,使聚合物和沥青形
路面坑槽修补施工
添加增容剂改变基质沥青的化学组成比例
研究表明,可以通过添加增容剂改变基质沥青的化学组成比例,促使SBS溶胀得更充分,从而改善SBS和沥青的相容性。但是增容剂的加入会降低SBS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等技术性能,所以掺量不能太大。为了更有效、地解决SBS改性沥青热储存稳定性问题,只有添加稳定剂(一种比较活泼的外掺剂)来促使SBS聚合物分子链与沥青活性官能团发生交联接枝,使聚合物和沥青形成稳定的胶体体系,从而提高改性沥青的热稳定性。

SBS改性沥青的工艺流程
SBS改性沥青的工艺流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即溶胀阶段、磨细阶段、发育阶段。聚合物经过溶胀后剪切分散效果更好,剪切好的改性沥青还需热储存一段时间使其发育,对不稳定的改性沥青体系在发育过程中需要外力搅拌,保证混合体系的均匀。先将基质沥青加热到175℃~180℃,然后加入改性剂SBS,用高剪切混合乳化机先低速剪切5min,使SBS与沥青混合均匀,然后以4200r/min高速剪切30min;再将剪切完成的改性沥青保温在175℃~180℃范围内,用高速分散机以500r/min的速度搅拌5h后即制成成品改性沥青。

各国改性沥青标准都有一些共同特点,即根据聚合物类型的不同分类,将每一类型的聚合物改性沥青分成几个等级,每个等级适用于不同的气候条件。关于对改性沥青的试验,我国通常使用的老化试验是采用薄膜加热试验(TFOT),对改性沥青要采用RTFOT。因为:
①我国一般采用现场生产、现场使用的改性沥青。改性沥青制作后一定要保持搅拌状态直至使用,一旦停止搅拌,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离析。因此,对针入度、软化点、延度试验,没有办法保持搅拌状态,试样冷却过程中必然会离析,此结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
②采用TFOT,某些改性沥青的试样会在表面产生“结皮”,使老化条件降低,妨碍老化的进行;
③采用RTFOT,使其在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旋转和搅拌状态,将比较接近老化的实际情况,则技术上对所有改性沥青都要求在人工老化条件后仍保留较小的稠度指标的变化率(残留针入度)和延度、弹性恢复等其他参数;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