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播一般于9-10月播种,条播按行距35厘米开浅沟播种;5~1厘米的皮孔样横向突起,突起处色较深,有时有支根切除的痕迹,显淡棕色。穴播按穴距(15-20)厘米×30厘米播种,播后盖薄土,压实,播后15-20天出苗。每667㎡用种量条播约1.5kg,穴播约1kg。播种前用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喷洒在种子上,搅拌,闷润8小时左右,再播种,能提早出苗,大大提高出苗率。灌溉于土壤前浇一次封冻
求购白芷种子
秋播一般于9-10月播种,条播按行距35厘米开浅沟播种;5~1厘米的皮孔样横向突起,突起处色较深,有时有支根切除的痕迹,显淡棕色。穴播按穴距(15-20)厘米×30厘米播种,播后盖薄土,压实,播后15-20天出苗。每667㎡用种量条播约1.5kg,穴播约1kg。播种前用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喷洒在种子上,搅拌,闷润8小时左右,再播种,能提早出苗,大大提高出苗率。灌溉于土壤前浇一次封冻水。次春返青后,浅锄一次。半年后再锄一次,此次目的是锄断支根,使主根直伸向下,减少分叉。之后要再锄4-5遍,保持土壤疏松,无杂草。

定苗白芷播种当年不间苗,翌春返青苗高7-10厘米时,按株距20厘米左右定苗。间苗时应除去过壮大苗及过纤弱苗,留以生长适中的苗。因过壮大苗易开花结种,根部生长不好,不能人药。 追肥秋播后,当年不必追肥。只在入冬封冻前,结合灌封冻水,在畦面上盖以马粪或土杂肥,既为小苗越冬防止了冻害,又可作翌春的次追肥。翌年返青后,可结合中耕松土,追施饼肥、化肥或圈肥。春播于3、4月进行,但产量和质量较差,通常采用秋播,适宜播种期因地异,华北地区多在8月下旬至9月初,穴播,按行株距35cm×(15-20)cm开穴,深5-10cm,1hm2用种量约11。

摘苔有抽苔开花者,应及时摘除花苔,以保根部质量。选种留种用的植株,在收获时选留,经翌年生长抽苔,方能采种。留种方法有三种:(1)原地留种:在收获时间隔留下一部分根不收挖,使株距达60厘米左右,原地越冬。(2)随收获随移栽:收获时,选主根无分叉、拇指粗细健壮的根作种根,按株行距60厘米X60厘米栽植于已准备好的种子田,栽时挖30厘米深的穴,施穴肥后将种根栽于,填土踏实、浇水。(3)窖藏越冬:北方温度很低的地方,将选好的种根置于地窖砂藏越冬,翌春栽于种子田,方法同随收随栽。生理特性常生长于林下、林缘、溪旁、灌丛及山谷地,白芷适应性很强,耐寒、喜温和湿润气候,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喜向阳、光照充足的环境。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宜在阳光充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种子在恒温下发芽率低,在变温下发芽较好,以10-30℃变温为佳。
栽培技术 用种子繁殖,一般采用址播,不宜移栽。6月果实外皮呈绿色时,选侧枝上结的果实,分批采收,挂通风处干燥。茎上部的叶较小,叶柄全部扩大成卵状的叶鞘,叶片两面均,仅叶脉上有短柔毛。春播于3、4月进行,但产量和质量较差,通常采用秋播,适宜播种期因地异,华北地区多在8月下旬至9月初,穴播,按行株距35cm×(15-20)cm开穴,深5-10cm,1hm2用种量约11.25kg。条播按行距35cm开浅沟,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盖薄层细土,压实,浇水,1hm2用种子22.5kg。播后15-20d出苗。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