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剂
我们用于制冷行业的氟族制冷剂有R11、R12、R22、R、R113、R1、R115、R123、R125、R134A、R143A、R141b、R142b、R152、R404A(44%的R125和52%的R143A及4%的134A)、R407c(23%的R和25%的R125及52%的R134A)、R410A(50%的R和50%的R125)、R500(73.8%的R12和26.2%的R152
制冷剂价格
制冷剂
我们用于制冷行业的氟族制冷剂有R11、R12、R22、R、R113、R1、R115、R123、R125、R134A、R143A、R141b、R142b、R152、R404A(44%的R125和52%的R143A及4%的134A)、R407c(23%的R和25%的R125及52%的R134A)、R410A(50%的R和50%的R125)、R500(73.8%的R12和26.2%的R152)、R502(48.8%的R22和51.2%的R115)等。水溶解制冷剂后发生水解现象,生成酸性物质,腐蚀金属材料,降低电气绝缘性能。
氟里昂能够破坏臭氧层是因为制冷剂中有cl元素的存在,而且随着cl原子数量的增加,对臭氧层破坏能力增加,随着h元素含量的增加对臭氧层破坏能力降低;造成温室效应主要是因为制冷剂在缓慢氧化分解过程中,生成大量的温室气体,如co2等。
去年11月,家用电器协会公布了首份“家电技术路线图”,在空调低碳环保方面,HCFC替代、碳氢技术实现产业化被清晰明确地描述出来。标准中规定用字母R和它后面的一组数字及字母作为制冷剂的简写编号。事实上,伴随着蒙特利尔多边项目在的实施,2011年下半年以来,格力、美的、海尔、志高、奥克斯等空调厂家陆续对R290等新制冷剂空调进行了试验及试生产,家用空调业的制冷剂替代大幕已经拉开。
数据显示,2011年1~10月,我国采用R22和r410a制冷剂的空调产量分别为5563.7万台/套和4119万台/套,同比分别减少6.7%和增长93.3%。尽管R22退出市场已进入,企业也在积极进行制冷剂的替代工作,但R410A并非环保制冷剂的终结品。在《蒙特利尔议定书》中R22被限定2020年淘汰,R123被限定2030年,发展家可以推迟10年。这是因为R410A虽然不会对臭氧层产生破坏,但温室效应仍然明显,因此属于过渡性的替代品。
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在南方一些地区俗称雪种。它是在制冷系统中不断循环并通过其本身的状态变化以实现制冷的工作物质。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被冷却介质(水或空气等)的热量而汽化,在冷凝器中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空气或水而冷凝。
制冷剂的种类:
1、无机化合物。水、氨、二氧化碳等。
2、饱和碳氢化合物的衍生物,俗称氟利昂。主要是和衍生物。R22,R134a等。
3、饱合碳氢化合物。如丙烷,异丁烷等。
4、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如乙烯,等。
5、共沸混合制冷剂。如R502等。
6、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如R407c,R410等。
通常按照制冷剂的标准蒸发温度,又分为高、中、低温三类。标准蒸发温度是指标准大气压力下的蒸发温度,也就是沸点。
R717(氨)制冷剂,氨是中温制冷剂,化学分子式为NH3,沸点温度-33.4℃,凝固点为-77.7℃,临界温度133℃,临界压力11.417MPa 。hfc类物质由于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被认为是将来替代hcfc的物质。纯氨对润滑油无不良影响,但有水分时,会降低冷冻油的润滑作用,在氨制冷系统中对管道及阀件均不采用铜和铜合金。
R717(氨)合成工艺成熟,制取容易,价格低廉,不破坏臭氧层,无温室效应。氨制冷剂在冷凝器和蒸发器中的压力适中(冷凝压力一般为0.981MPa,蒸发压力一般为0.098-0.49MPa);也称制冷性能系数,是制冷系统(制冷机)的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指标。单位容积制冷量较比R22大;汽化潜热大,制冷和放热系数高。氨制冷剂在大型冷库、超市食品陈列柜中有广泛应用。
氨的蒸气无色,有强烈的刺激臭味。氨对人体有较大的毒性,当氨液飞溅到皮肤上时会引起。当空气中氨蒸气的容积达到0.5-0.6%时可引起。故机房内空气中氨的浓度不得超过0.02mg/L。四、荧光检漏:它是利用荧光检漏剂在紫外/蓝光检漏灯照射下会发出明亮的黄绿光的原理,对各类系统中的流体渗漏进行检测的。氨在常温下不烧,但加热至350℃时,则分解为氮和氢气,氢气于空气中的氧气混合后会发生。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