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剪切机改进措施:5.由于500t剪切机剪体座较宽,下剪刃距离剪后辊道前端的距离较大,轧材剪切时出现弯头、头部不整齐的现象,导致钢材包装困难,引起质量异议。我们采用在辊道大架前端增设一自由辊,辊座是两根弹簧,并焊一斜板延伸到下剪刃过渡的方法,避免了剪切时钢头弯曲以及短材弹起伤人等事故。6.鉴于生产过程中操作不方便,我们取消了刀头压板、平衡弹簧及曲轴制动带,将剪前辊道约3m范围的
铝板精整设备
冷剪切机改进措施:5.由于500t剪切机剪体座较宽,下剪刃距离剪后辊道前端的距离较大,轧材剪切时出现弯头、头部不整齐的现象,导致钢材包装困难,引起质量异议。我们采用在辊道大架前端增设一自由辊,辊座是两根弹簧,并焊一斜板延伸到下剪刃过渡的方法,避免了剪切时钢头弯曲以及短材弹起伤人等事故。6.鉴于生产过程中操作不方便,我们取消了刀头压板、平衡弹簧及曲轴制动带,将剪前辊道约3m范围的盖板改为半封闭式,达到了便于操作、维护的目的。
40-50年代,首台实验用钢液浇注连铸机由德国人容汉斯(Junghans)设计建成。随后相继在美国、英国等国建成了中间性试验连铸机。与此同时英国人提出“负滑脱”概解决了高速浇铸坯壳与结晶器粘结的问题。连续铸造技术处在工业试验层次,这些连铸设备主要安装应用于特殊钢生产厂。整个50年代,连续铸钢年产量约为115万连铸比仅0.34%左右,连续铸钢技术整体处于工业入门阶段。
60年代,连续铸造技术开始大规模应用于钢铁制造厂,连铸机行业尤为具革命性意义’的是弧形铸机的诞生。这个突破是由德国曼内斯曼公司通过把弧形结晶器连铸机的设想付诸工业性试验而获得。从范围来讲,截止上世纪60年代末,连续铸机总数接近200台,连续铸钢的年产量超过2600万t,连铸设备总生产能力可达5000万t 。
70年代,连续铸造技术经历了两次性能源危机,能源紧张的巨大压力给连续铸造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推动了连铸设备逐渐开始普及。从世界范围看,连续铸钢产量占铸钢总产量比例己超过60%,年产量将近2亿t,连续铸钢年产量超过1970-年的8倍之多。
80-90年代,连续铸造技术作为一种成熟的冶金铸造技术被所采用,各个钢铁生产商也普遍建立了完善的教育、培训和生产维护制度;在生产工艺方面,钢包冶金工艺得到不断的完善使得连铸生产控制更加简捷,结晶器自动调宽技术出现增加了铸坯制造柔性,流式结晶器液面控制、漏钢预报、中间包等离子加热等技术的涌现进一步提高了连续铸钢铸坯质量和生产的自动化。90年代,连续铸造技术又掀起了一场新的变革,许多新的连铸技术被先后提出,部分已处于开发试生产阶段。
进入21世纪后,连铸制造工艺和连铸设备都取得了很大飞跃。结晶器的改进,电磁搅拌技术的出现使得连铸生产获得质地更均匀的铸坯;电磁制动技术的应用,薄板坯连铸,近终形连铸的出现减少了产品生产流程降低了生产成本,中间包冶金,保护渣技术等方面采用新技术获得高质量、高强度钢材,提高连铸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码垛机是将已装入容器的纸箱,按一定排列码放在托盘、栈板(木质、塑胶)上,进行自动堆码,可堆码多层,然后推出,便于叉车运至仓库储存。本设备采用PLC+触摸屏控制,实现智能化操作管理,简便、易掌握。可大大地减少劳动力和降低劳动强度。码垛机是输送机输送来的料袋、纸箱或是其它包装材料按照客户工艺要求的工作方式自动堆叠成垛,并将成垛的物料进行输送的设备。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