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处理(
1):退火:指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 艺。常见的退火工艺有: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球化退火,完全退火等。退火的目的: 主要是降低金属材料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切削加工或压力加工,减少残余应力,提高组 织和成分的均匀化,或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安装在真空炉体上的部件、附件等如水冷电极、热电偶导出装置也都必须设计密封
不锈钢热处理加工
热处理(
1):退火:指金属材料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 艺。常见的退火工艺有:再结晶退火,去应力退火,球化退火,完全退火等。退火的目的: 主要是降低金属材料的硬度,提高塑性,以利切削加工或压力加工,减少残余应力,提高组 织和成分的均匀化,或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安装在真空炉体上的部件、附件等如水冷电极、热电偶导出装置也都必须设计密封构造。(2
):正火:指将钢材或钢件加热到 或 (钢的上临界点温度)以上,30~50℃保持适当时间后,在静止的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的工艺。正火的目的:主要是提高低碳钢的 力学性能,改善切削加工性,细化晶粒,消除组织缺陷,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等。(3):淬火:指将钢件加热到 Ac3 或 Ac1(钢的下临界点温度)以上某一温度,保持一 定的时间,然后以适当的冷却速度,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常见的淬 火工艺有盐浴淬火,马氏体分级淬火,贝氏体等温淬火,表面淬火和局部淬火等。淬火的目 的:使钢件获得所需的马氏体组织,提高工件的硬度,强度和性,为后道热处理作好组 织准备等。钢的退火工艺种类很多,根据加热温度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临界温度(Ac1或Ac3)以上的退火,又称为相变重结晶退火,包括完全退火、不完全退火、球化退火和扩散退火等。
热处理是将金属材料放在一定的介质内加热、保温、冷却,通过改变材料表面或内部的金相组织结构,来控制其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
在从石器时代进展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程中,热处理[1]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早在公元前770至前222年,人在生产实践中就已发现,铜铁的性能会因温度和加压变形的影响而变化。白口铸铁的柔化处理就是制造农具的重要工艺。公元世纪,钢铁战备物品逐渐被采用,为了提高钢的硬度,淬火工艺遂得到迅速发展。河北省易县燕下都出土的两把剑和一把戟,其显微组织中都有马氏体存在,说明是经过淬火的。工作表面的原有缺陷(如表面微细裂纹或划痕)或是钢材内部缺陷(如夹渣、严重的非金属夹杂物、白点、缩孔残余等)在淬火时形成应力集中。

在
504.98
C
淬火后,组织出现了轻微过烧,在此温度淬火后合金的力学性
能高。尽管此时
S
(
CuMgAl
2
)相固熔得相当充分,
CuAl
相也已明显固熔,
但合金基体强化作用还是主要的,
故合金的力学性能非但未降低,
反而有所提高
一直达到峰值。当晶界出现明显的粗化和过烧三角形时,力学性能才明显降低。
性能滞后于组织的原因是
2024
铝合金是时效强化合金,淬火温度愈高,淬火后
时效强化效果就愈好。
如果保温时间断,
强化相溶解不充分,
虽然超过三元共晶
温度,但合金仍未达到饱和限。因此,轻微的过烧,不但不降低材料的抗拉强度
和伸长率,而且使其有所提升高,使其疲劳性能才明显下降。当加热至
525
,
保温
6min
和
12min
时,
相得到充分固熔,并析出硬而脆的强化相,引起
沉淀强化。因此,
铝合金淬火后必须进行金相组织检验。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