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器展望
电阻器的发展方向是:1、小型化、高可靠性;2、分立的小型电阻器仍有广泛的用处,但将进一步缩小体积,提,降低价格;3、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中,碳膜电阻器仍占优势,而精密的电阻器则将以金属膜电阻器为主,大部分小功率线绕电阻器将被取代;4、为适应电路集成化、平面化的发展,对片状电阻器的需要将明显增加;通用型将倾向于发展厚膜电阻器,而精密型则仍将倾向于薄膜类中的金属膜和金
阻尼电阻公司
电阻器展望
电阻器的发展方向是:1、小型化、高可靠性;2、分立的小型电阻器仍有广泛的用处,但将进一步缩小体积,提,降低价格;3、在消费类电子产品中,碳膜电阻器仍占优势,而精密的电阻器则将以金属膜电阻器为主,大部分小功率线绕电阻器将被取代;4、为适应电路集成化、平面化的发展,对片状电阻器的需要将明显增加;通用型将倾向于发展厚膜电阻器,而精密型则仍将倾向于薄膜类中的金属膜和金属箔电阻器; 5、发展组合的电阻网络;电势计是可变电阻器的特殊形式,它使未知电压或未知电势相平衡,从而测出未知电压或未知电势差的大小。
想要了解更多请拨打图中电话和我们联系吧!!!
电阻器发展
1885年英国C.布雷德利发明模压碳质实芯电阻器。1897年英国T.甘布里尔和A.哈里斯用含碳墨汁制成碳膜电阻器。1913~1919年英国W.斯旺和德国F.先后发明金属膜电阻器。1925年德国西门子-哈尔斯克公司发明热分解碳膜电阻器,打破了碳质实芯电阻器垄断市场的局面。晶体管问世后,对电阻器的小型化、阻值稳定性等指标要求更严,促进了各类新型电阻器的发展。美国贝尔实验室1959年研制成 TaN电阻器。60年代以来,采用滚筒磁控溅射、激光阻值微调等新工艺,部分产品向平面化、集成化、微型化及片状化方面发展。非线性电阻在某一给定的电压(或电流)作用下,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为在该工作点下的静态电阻,伏—安特性曲线上的斜率为动态电阻。
电阻器介绍
当电阻体的两个固定触电之间外加一个电压时,通过转动或滑动系统改变触点在电阻体上的位置,在动触点与固定触点之间便可得到一个与动触点位置成一定关系的电压。它大多是用作分压器,这时电位器是一个四端元件。电位器基本上就是滑动变阻器,有几种样式,一般用在音箱音量开关和激光头功率大小调节电位器是一种可调的电子元件。用于分压的可变电阻器。在的电阻体上,紧压着一至两个可移金属触点。触点位置确定电阻体任一端与触点间的阻值。按材料分线绕、炭膜、实芯式电位器;按输出与输入电压比与旋转角度的关系分直线式电位器(呈线性关系)、函数电位器(呈曲线关系)。主要参数为阻值、容差、额定功率。广泛用于电子设备,在音响和接收机中作音量控制用。当闭环电路达到稳定状态时,输出电压U0(DC)就与输入有效值功率PIN成正比。
电阻器简介
对于缓解在恶劣的温度环境或是制造过程中引起的机械应力,开放式电阻也要比金属带状线贴片电阻的表现好得多。在恶劣的温度环境中——如,汽车或空间应用,甚至是诸如笔记本电脑这种封闭的,通风不良的电路——由于现有材料热膨胀系数不同而产生了机械应力。热膨胀应力导致焊接点,恶劣的情况下可能造成开路。开放式电阻的外形只会使元件产生轻微的弯曲,大大地减轻了应力带来的损害。而金属带状线贴片电阻只能轻微缓解由发热引起的机械应力。比较而言,开放式电阻能够缓解机械应力,而金属带状线贴片电路则往往因应力发生故障,因而通常会选择开放式元件。应力的减轻同样还让用户更灵活地采用各种方式设计电路板,因为开放式金属元件电阻可以承受电路板的弯曲,这在生产过程中的底板成形阶段中是很常见的。1就会周期性地产生所示的波形,如果是12点的脉冲电位器旋转一圈就会产生12组这样的波形,24点的脉冲电位器就会产生24组这样的波形。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