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研磨抛光机工作特点介绍双面研磨抛光机工作特点介绍
双面研磨抛光机比单面研磨抛光机多一个功能便是可以实现正反面的研磨加工,其主要应用于不锈钢、铝合金、五金配件以及陶瓷、宝石首饰等行业领域。
双面研磨抛光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研磨工件放置研磨盘上,工件与研磨盘相对运转摩擦达到研磨抛光的目的。在实际研磨加工中,双面研磨抛光机配合修面装置,可以使工件的平面度达到0.002MM。
全陶瓷砂磨机
双面研磨抛光机工作特点介绍
双面研磨抛光机工作特点介绍
双面研磨抛光机比单面研磨抛光机多一个功能便是可以实现正反面的研磨加工,其主要应用于不锈钢、铝合金、五金配件以及陶瓷、宝石首饰等行业领域。
双面研磨抛光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将研磨工件放置研磨盘上,工件与研磨盘相对运转摩擦达到研磨抛光的目的。在实际研磨加工中,双面研磨抛光机配合修面装置,可以使工件的平面度达到0.002MM。
的研磨工艺让更多的厂家选择双面研磨抛光机完成表面处理,为企业减少了研磨时间和耗材成本。
---
研磨机的应用行业有哪些
研磨机是平面研磨加工中主要的应用设备,采用PLC为控制核心,操作界面直观、操作方便。在众多要求的行业中应用十分广泛,都说研磨机的应用行业广,到底涉及到哪些领域呢,下面就为大家具体总结了一番。
1、手机行业
研磨机在手机零件的应用是为认知的,像华为、小米、OPPO等所应用的手机外壳、摄像头、中框都是通过研磨加工而成。
2、五金行业
五金行业就不用多说了,很多五金配件都需要经过平面研磨加工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3、LED宝蓝石行业
研磨机可处理LED芯片、宝蓝石衬底、基片以及外延片。
4、机械密封件
研磨机在研磨加工机械密封件方面可以研磨更高的精度,比如塑胶垫圈、金属密封圈等都是研磨抛光后的制品。

工件的大小对研磨难度的影响
工件的大小对研磨难度的影响
由于大工件在研磨时,所磨的面积比小工件要大很多,所以选择的研磨盘,压重块等肯定也是要大很多的。的工件在固定和加压时,如果稍微有一点点受力不均匀,所受到的张力也就越大,容易产生断裂。而小工件,这种压力点不均匀的概率远远大尺寸工件,并且小工件平放受压时所受张力没那么大,不容易碎。
其次,我们进行对比论证:400mm直径的工件和30mm直径的工件同时放在研磨抛光机上进行研磨,面积小的比面积大的受力均匀,切削速度也要快一倍。而面积大的工件,磨削过程中由于受力面广,效果不均匀的概率要大,所以更加难以实现效果。
后,我们举一个实际的例子来进行后说明:我们从实验室拿两块厚度均等的硅片来做实验,硅片1,直径500mm厚度1mm,硅片2,直径20mm,厚度1mm,将他们同时放到13-6B双面研磨机上进行研磨。要求效果:平面度2u,平行度:2u,镜面效果。开启设备后,采用相同的研磨耗材对两块工件同时研磨,在研磨10分钟后,硅片1,表面三项指标均为达到;硅片2,达到。
由此三点,我们得出大小工件研磨难度有着很大差异性。在研磨要求均等的情况下,大工件较难实现一些,且所花的时间更长一些。而小工件则较易实现,研磨效率也要高于大尺寸工件。

平面研磨机研磨盘的目数代表的含义介绍
关于平面研磨机研磨盘的目数代表的含义介绍
随着平面研磨机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但许多刚刚接触这行业的人并不了解什么是研磨盘的目数代表的是什么意思。下面就来简单介绍一下!
在单位面积内,研磨颗粒的颗粒数,指的是研磨盘内颗粒的大小。比如说80目、200目、300目、600目等等。目数值越大,代表的是颗粒细微程度越小,研磨出的越细腻,从而让产品表面粗糙度更细腻,达到平面效果,按产品种类再使用抛光皮或者抛光布进行抛光,便能呈现出精密的镜面效果。
这时候,很多人就会有疑问,那都用高目数的就好了。低目数没什么作用了吗。其实并不然,因为平面研磨机治具上放上许多产品,然而有的产品与产品的厚度相差几个丝,这时便能用目数较大的研磨盘进行开粗,使得平面研磨机的研磨时间缩短,增加效益。

浅谈双面研磨机的电流表的作用
浅谈双面研磨机的电流表的作用
平面研磨机有单面和双面的分类,大家有发现双面研磨机上有电流表吗?这是用来干什么的,双面研磨机电流表对研磨机工作有哪些帮助?
双面研磨机电流表在磨矿中的关键作用,因为双面研磨机各部运转是否正常、操作条件是否有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反映在电流的变化上。
磨机正常运转,操作条件不变,运转电流一般是保持在额定范围之内不变的。当磨机由于给矿量增大操作不慎引起“胀肚”现象。这时除声音有异常外,观察电流表就会发现电流下降。它说明双面研磨机内钢球和矿石已不做冲击和磨剥作用了,而是与筒体一起旋转,此时电机作功,所以电机运转就达不到额定电流了。
如果传动部位发生异常,如有别劲地方或联结部位螺丝松动等现象,电流就会出现周期性的上升下降摆动严重。
因此,通过观察电流表的电流变化是可以发现设备和生产条件上的一些不正常现象,双面研磨机操作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必须经常注意观察电流变化。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