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件有什么冷却方法?
(1)炉冷:锻件锻造后直接装入炉中按的冷却规范缓慢冷却。由于炉冷可通过控制炉温准确控制冷却速度,因此适于高合金钢、钢锻件及大型锻件锻后冷却。一般锻件的入炉温度不6℃~65℃,炉内应事先升至与锻件同样温度,待炉冷件装炉后幵始控制冷却速度。一般出炉温度不应髙于1℃~15℃。常用的冷却规范有等温冷却和起伏等温冷却。
(2)控制冷却:对于某些锻件控制冷却,例如T12、G
模具锻造报价
锻造件有什么冷却方法?
(1)炉冷:锻件
锻造后直接装入炉中按的冷却规范缓慢冷却。由于炉冷可通过控制炉温准确控制冷却速度,因此适于高合金钢、钢锻件及大型锻件锻后冷却。一般锻件的入炉温度不6℃~65℃,炉内应事先升至与锻件同样温度,待炉冷件装炉后幵始控制冷却速度。一般出炉温度不应髙于1℃~15℃。常用的冷却规范有等温冷却和起伏等温冷却。
(2)控制冷却:对于某些锻件控制冷却,例如T12、GCrlS、9CrSi等钢锻件,终锻后用喷雾冷却到6℃~65℃,然后再放人坑内缓慢冷却,避免产生粗大网状碳化物,又产生裂纹。
(3)等温退火:白点敏感性钢钢锭锻后冷却很重要,停锻后直接进行扩等温退火,产生白点。
正火的
锻造件出现上述缺陷组织并非个别钢种,常用的渗碳钢2CrMnTi、2CrMnMo、2CrMo等许多钢种的锻件都可能产生。 上述缺陷组织的的办法是把冷却速度控制起来,采用等温退火处理。即锻件加热化后,冷却到值以下向珠光体转变的某个温度范围内等温,使相变在恒定温度下进行,待相交完毕后,自由冷却至室温。 等温退火能带状组织差,避免非正常组织出现,金相组织合格,并有利于消除锻造应力,减少渗碳淬火变形。
等温退火得到的金相组织是由铁素体和珠光体等轴晶粒组成,硬度波动范围小,并可根据需要调节,提供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能。 但如果锻件采用正火处理,其切削性能和渗碳淬火后的变形要求,因正火较等温退火节省,宜采用正火。对有些渗碳合金钢锻件,经正火后,硬度太高,不利于切削加工,正火后,应经高温回火降低硬度,改善切削性能。
调质合金结构钢锻件,凡锻后进行处理,即能件要求的,一般采用调质处理。对另外一类锻件,切削加工后还再进行热处理才能件的要求的,一般预先热处理采用正火或正火加高温回火或调质处理。
液态模锻造件缺陷的分类
液态模
锻造件缺陷的分类
1.形状、尺寸偏差 包括:模膛填充不满;高向尺寸偏差;尺寸精度低。
2.表面缺陷 包括:冷隔;挤压冷隔;表面起泡;表面夹杂;表面粘焊与粒状溢出物;塌陷;擦伤。
3.缺陷 包括:气孔;缩孔和缩松;夹渣和夹杂;挤压偏析;异常偏析;枝晶偏析。
4.裂纹 包括:热裂;缩裂;冷裂。 液态模锻件缺陷特征、产生原因与对策 模膛填充不满 制件棱角处未充满,甚至不成形,头部呈光滑圆孤状。
锻造件有哪些退火呢
锻造件的热处理主要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调质,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其中退火还包括不完全退火、完全退火、等温退火、一般球化退火、等温球化退火、球化退火(正火-球化退火)。接下来我们就来分开来了解一下。
1.不完全退火:将钢加热到温度之间,短时间保温后缓慢冷却的热处理工艺。以得到球状珠光体及球状碳化物组织,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能,主要用于工具钢,轴承钢冷模钢。
2.完全退火(通常叫退火):将亚共析钢加热到固定值以上3-5℃,保温使之完成奥氏体化,且成分基本均匀后,随炉冷、砂中或耐火土粉中缓慢冷至6℃左右出炉空冷,以得到平衡状态的组织,消除锻造应力,降低硬度,塑性,改善切削性能;消除粗大的晶粒,改善组织,为以后件热处理作好组织准备。
3.等温退火:将锻件加热到固定值以上2-3℃(亚共析钢)或区间(过共析钢)的温度,保温到完全奥氏体化并均匀后,冷到固定值以下的某一温度(即奥氏体不稳定的温度)等温保持到奥氏体完全转变后,然后出炉空冷或随炉冷、油冷、水冷,得到比完全退火为均匀的组织,地消除锻造应力,以完全退火可以缩短退火时间生产率。适用于亚共析钢、共析钢和过共析钢,如2CrMnTi、5CrMnMo、Cr12MoV、T8等。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