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土传病害是如何生存的呢?
在一般情况下,土壤病菌能产生大量菌体,只要条件对病菌生长发育有利而寄主又是感病的,病菌就可以大量繁殖并能侵染寄主,在感病寄主存在下,这些病菌就可以进入持续的致病期,随着作物的连作而大量繁殖扩散,但之后养分被消耗完或土壤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对病菌不利时,病菌又可以进入休眠期,等到条件适宜就再度发病。
连作和施肥不当是土传病害产生的主要人为原
土壤毒素杀死
那么土传病害是如何生存的呢?
在一般情况下,土壤病菌能产生大量菌体,只要条件对病菌生长发育有利而寄主又是感病的,病菌就可以大量繁殖并能侵染寄主,在感病寄主存在下,这些病菌就可以进入持续的致病期,随着作物的连作而大量繁殖扩散,但之后养分被消耗完或土壤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对病菌不利时,病菌又可以进入休眠期,等到条件适宜就再度发病。
连作和施肥不当是土传病害产生的主要人为原因。连作可产生自毒物质,从而导致寄主植物抵抗力下降,另外,连作和施肥不当均容易造成土壤中养分失调,这一方面可能刺激土传病原菌的生长,另一方面也会造成植株的抵抗能力下降。研究表明,土壤有效态锌和铁元素的亏缺是土壤肥力的限制性因子。因此,注意养分的均衡施用,将复合肥与微量元素肥料配合施用,并注意根据作物的生长特点适当调整比例,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土传病害的发生。
防治土传病害
防治土传病害有效的办法就是减少土壤中的病原菌。然而大部分传统的办法是通过土壤消毒或者化学制剂将土壤中的病原菌以及有益菌同时杀灭,这一方面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壤环境恶劣;另一方面有些药剂对土壤环境、人体健康均有严重的影响。
因此,除了选择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如调节肥水条件、大量元素与各种微量元素协调配施、合理密植等措施之外,还应该通过施肥添加有益微生物以调节土壤微生物环境,如施用公司生产的荧光假单胞菌剂,它可以通过与病原菌竞争营养和位点的方法减少病原菌的数量,同时,这种菌还能产生一些次生代谢物质,如2,4-二酰基藤黄酚、嗜铁素等均是病原菌的克星。总之,土传病害猛如虎,治虎还需微生物。
如何避免土传病害的发生
1、壤处理: 8月棚室休闲期,切碎稻、麦草桔秆1000-2000公斤/亩+消石灰100公斤/亩或15公斤尿素,有条件的地方适量加蓝天增肥王耕翻、做畦,灌足水,然后覆盖塑料薄膜,同时封闭大棚,处理20天左右。
2、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或耐病的品种,可大大地减轻土传病害的危害程度。
3、轮作:是防治土传病害经济有效的措施,合理进行作物间的轮作,特别是水旱轮作,对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的病害需要轮作的年限不一样,一定要掌握好轮作的时间才能有效。
4、改善栽培措施防病
1.深沟高畦栽培,小水勤浇,避免大水漫灌。
2.合理密植,改善作物通风透光条件,降低地面湿度。
3.清洁田园,拔除病株。
4.避免偏施氨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作物抗病性。尽量增施有机肥。
5.叶面喷施代替根部追肥,作物生长期可结合施药喷施蓝天增效王2~ 3次。
6.嫁接防病,利用抗病砧木嫁接换根,可有效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

什么是土传病害?
说起土传病害,有些朋友用通俗的话讲就是能在土壤中传播的病害(虽然不太具体,但也有一定的道理),而从种植角度来分析,一些病原体生存在土壤中(越冬或越夏),等到合适的时机,或者是具备一定条件后,开始危害作物的根部或茎部,导致根系吸收到的营养物质,向上传输受损,营养供应不足,导致植株枯萎死掉,而这些病原体包含了真菌、细菌、病毒以及线虫等。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