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钢构件加工与管理的智能化。如物联网的应用,全自动化的加工中心,焊接机器人等,特别是几个特大型钢结构的工厂现代化已经超过了欧美、日本等国。其次是施工现场的数字化、标准化。如BIM技术的应用、现场焊接机器人、自动化的施工平台以及4D、5D信息化管理平台、远程安全监控等。再有是管理上的信息化。上海中心大厦项目引入大空间3D激光扫描技术;钢结构在施工之前,将施工过程在计算机上进行三维
钢结构设备
首先是钢构件加工与管理的智能化。如物联网的应用,全自动化的加工中心,焊接机器人等,特别是几个特大型钢结构的工厂现代化已经超过了欧美、日本等国。其次是施工现场的数字化、标准化。如BIM技术的应用、现场焊接机器人、自动化的施工平台以及4D、5D信息化管理平台、远程安全监控等。再有是管理上的信息化。上海中心大厦项目引入大空间3D激光扫描技术;钢结构在施工之前,将施工过程在计算机上进行三维演示,可以提前发现并避免在实际施工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粗钢产量和产能
目前粗钢实际产能超过12.5亿吨,去年粗钢产量8.04亿吨,产能利用率不足64%,属于“严重过剩”范畴。目前国内有钢铁企业611家,企业数量多,产业集中度低。突出表现为行业自律性差,“为抢占市场份额而大打价格战,为了牟取暴利,大量生产、销售和使用地条钢。” 于今年2月发布的《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称,“十三五”期间将压减钢铁产能1~1.5亿吨。然而去产能任务艰巨,政策能否顺利实施备受各方关注。
国产钢结构怎样“走出去”?“我国的钢结构产业应当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加强企业科技、推动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化、加强政策导向四个方面持续进步,使国产钢结构逐步走向海外。”日前,在2015年钢结构学术年会上,院士、重庆大学校长周绪红针对国产钢结构走向海外的机遇与挑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走出去”时机已到。
2014年,大型钢结构企业在国外的订单明显增加。例如,宝钢钢构获得美国国民油井两个项目的钢结构工程订单;杭萧钢构中标蒙古国钢结构住宅项目,合同额达到26亿元;东南网架与委内瑞拉签约10亿元的合同;北京多维联合集团与委内瑞拉签订新型板材项目,合同金额为2.97亿美元。2012年~2014年,钢结构出口增长,出口量由20多万吨增加到80多万吨,出口产值由60多亿元增加到200多亿元。周绪红表示,“一带一路”战略为钢结构走出去带来了机遇,是钢结构产业发展海外市场的契机。例如,钢铁企业正与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进行友好合作。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