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镍液的配制方法的配位剂和主盐的加入顺序、配制电镀液时应注意的问题、电镀液的维护管理等问题。
因不同种类镀层需要的电镀液的成分不同,因此,其配制的具体方法也各不相同,应按具体的电镀液配制工艺和注意事项正确配制。
但由于各种电镀液的配制方法和顺序是大致相同,通常遵循以下个基本要求:
1配位剂和主盐的加入顺序十分重要
(1)在镀槽
封孔剂防锈多长时间
镀镍液的配制方法的配位剂和主盐的加入顺序、配制电镀液时应注意的问题、电镀液的维护管理等问题。
因不同种类镀层需要的电镀液的成分不同,因此,其配制的具体方法也各不相同,应按具体的电镀液配制工艺和注意事项正确配制。
但由于各种电镀液的配制方法和顺序是大致相同,通常遵循以下个基本要求:
1配位剂和主盐的加入顺序十分重要
(1)在镀槽中添5%左右体积的蒸馏水后,把计算量的配位剂和导电盐类等化学药品在搅拌条件下逐渐加入,使它溶解在水中,还应对电镀液及时进行加热或降温,促使化学药品全部溶解。
(2)把计算量的主盐类化学药品溶解在以上电镀液中,还可先在另一容器中用少量蒸馏水调成糊状后再加入。
主盐的加入要在加入配位剂后进行,充分保证主盐的溶解和配位化合。
(3)把电镀添加剂、光亮剂等化学药品分别溶解在另外的容器中,再加入以上电镀掖中。
(4)补充蒸馏水达到规定体积,调整电镀液pH值后,再过滤、分析凋整、进行通电处理,试镀合格后应正常使用。
2配制电镀液时应注意的问题
(1)操作人员要穿戴好防毒、防酸、防碱的防护用品。
(2)配制等有毒电镀液,要严守安全操作规程。
(3)有毒电镀液的配制一定在良好通风设备运行的环境下进行。
(4)严格执行电镀液配制的工艺程序,遵守各组成物配制的顺序,如配位剂和主盐,酸与水等的先后顺序。
3电镀液的维护管理
要掌握维护电镀液和去除杂质的方法。电镀过程的操作非常复杂,生产过程中电镀液各组成成分的含量时刻在出现变化,因此,对电镀液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维护是保证得到合格镀层的关键环节。所以,要注意以下几点:
当镀液中的pH值过低时,H﹢易于放电,阴极电流效率降低和光亮度下降,并使镀层产生和麻点;pH过高,阴极周围的金属离子会以氢氧化物或碱式盐形式夹杂在镀层中,影响镍层质量使镀层产生诸如粗糙、脆性等缺陷和镀液变浑浊。 由于常温下硼酸的溶解度为40g/L,所以当硼酸含量过于偏高时,会降低阴极电流效率,在温度低时易结晶析出,造成镀层粗糙、毛刺和原材料的浪费。
现代电镀研究和电镀生产实践表明,硼酸在光亮镀镍中不单纯起稳定pH值的缓冲作用,而且能扩大阴极光亮电流密度范围,以使用较高的电流密度,并使镀层结晶细致,不易烧焦,还能使镀层的延展性良好和改善镀层和基体金属结合力的作用。另外,由于硼酸的离解作用,有利于抑止的水解,使电沉积反应的顺利进行。 正由于硼酸有上述作用,所以现场生产中必须严格控制硼酸含量和正确使用,避免因硼酸而引起的故障。我们在生产中曾遇到过下述两起故障:
一、镀层高电流密度区呈蓝灰色调的镀层。我厂在镀自行车曲柄时发生过这种情况。具体表现为曲柄的两边缘和两端呈蓝光色调的条状镀层,经调低pH值可消除此现象,但不一会儿又重复出现,经添加适量的硼酸后故障是。 二、镀层发白雾:在现场生产中,补充硼酸时没有用热水溶解好就倒入槽内,由于硼酸的溶解度较小,使镀液中的硼酸含量偏低。所以镀液中的镍含量偏高而硼酸含量30 g/L时,则往往易发生白雾。 总之,在镀镍液的维护中,对硼酸在光亮镀镍中的所起作用应予以高度的重视,切切不可掉以轻心,疏忽大意。这样方可避免或减小镀镍故障的发生。
1)电镀镍溶液成分少,操作简便,镀层光亮度好。(2)采用本品镀液解决了镍磷合金镀层分散能力差的问题(即低流密度区漏镀的问题)。(3)具有优异的耐蚀性,采用本品镀液的优选配方得到的镀层与相同厚度的普通镍镀层相比,无论是否镀铬,其中性盐雾试验时间都延长了3倍。用途与用法:本品主要应用于镀镍配方(g)制作方法:将各组分加水溶解,调节pH为2~2.5、定容至1L即得本品。注意事项:本品各组分质量(g)配比范围为:镍盐10~400,亚磷酸10~100,硼酸10~50,有机羧酸或其盐类10~100,不饱和烃的羟基羧酸5~8,水加至1L。所述镍盐为镍或。
所述不饱和烃的羟基羧酸由羟或羟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所述有机羧酸为酒石酸、丁二酸或乙二酸;所述盐类为酒石酸钾钠。所述电镀镍溶液的工作温度为60~65℃。所述电镀镍溶液的pH为2~2.5。pH过高磷不易沉积,pH过低则导致分散能力差。
在使用电镀镍光亮剂的过程中,由于金属镍的结晶有一定的变形或有异相杂入,就会在镀层中产生一定的内应力。当镍层的内应力较大时,镀层的硬度会比较大,但容易起皮、开裂或延展性变差。那么,镍层的内应力跟什么因素有关呢主要有以下这4点: 1、镀液的pH值不正常。镀镍液的pH值升高时,阴极附近会有析氢现象而使pH值升高,会产生氢氧化镍微粒夹杂在镀层中,增加镀层的硬度。在生产时,镀液的pH值应为此在较低的范围,才能获得较软的镀镍层。
2、电流密度过高而温度又太低。在高电流密度和低温度下,镀镍层的内应力会增大,生产时应注意采用适当的电流密度和保持镀液温度在工艺范围内,温度应不50℃。 3、镀液成分的影响。镀液成分不正常也会影响镀层的内应力。当镀液主盐浓度过高时,尤其是氯离子浓度过高时,镀层的内应力会增大,如全氯化物镀镍的内应力可达280-340N/mm2,而镍的内应力很小,只有70N/mm2。 4、镀液中杂质的影响。杂质是影响镀镍层比较复杂的因素。杂质在镀镍过程中是比较难以控制的,往往是积累到一定量以后才会发现,而一旦出现故障,就比较难以排除。如有机杂质一般是电镀添加剂的过量或其分解产物的积累,镀层比较亮,但分散能力不好,很容易起皮,在高电流区会有开裂的现象。 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应控制好镀液的工艺参数、镀液成分的浓度和杂质的含量,避免镀层的内应力较大而影响镀层的质量,也能够更好的使用电镀镍光亮剂。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