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作用,以达到防病、的目的的一种方法。施灸原料很多,目前临床多以艾为主,气味芳香,具有温经通络,、祛湿逐寒、散结、回阳救逆及防病保健的作用。灸法,既可补虚,又可泻实,既可温寒,又可散寒,既可扶阳,又可养阴。所以临床上不但用灸法各种虚寒性疾病,有时也可用于各种实证、热证的。《医学入门》说:“虚实
艾灸养生加盟
灸法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通过经络腧穴作用,以达到防病、的目的的一种方法。施灸原料很多,目前临床多以艾为主,气味芳香,具有温经通络,、祛湿逐寒、散结、回阳救逆及防病保健的作用。灸法,既可补虚,又可泻实,既可温寒,又可散寒,既可扶阳,又可养阴。所以临床上不但用灸法各种虚寒性疾病,有时也可用于各种实证、热证的。《医学入门》说:“虚实寒热均能灸之”,《红炉点雪》也指出:“灸法去病之功难以枚举,凡寒热虚实,轻重远近,无所不宜”。可见其作用之大,应用之广。
数千年的临床实践早已证明,灸法操作简便,显著,深受患者喜爱。艾灸病症广泛,举凡内、外、伤、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的许多,大部分都能应用艾灸来。艾灸这些病症,有些可以作为或单独应用,有些可以作为主要的辅助方法。

灸疗法是中医学中古老的疗法之一。关于灸疗法的起源,虽然还缺少确实可靠的资料来印证,但是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这一疗法的出现不会晚于原始社会。根据近古学研究证明,早在北京猿人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懂得用火,灸,《说文解字》释为“灼也”,即是以火烧灼之意。先人们在用火过程中,可能因偶而不慎灼伤,结果却使身体另外一部分的病痛得到意外的减轻或痊愈,多次的重复体验,于是便主动地以烧灼之法来一些病痛,逐渐产生了灸疗法。

灸疗自形成以后,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随着历史的前进,艾灸疗法也在不断发展,历代医家和广大劳动人民在不断的保健实践中,积累了众多的经验,产生了众多指导理论,形成了大量的艾灸文字、专著。
灸法有文字记载,早见于《左传》。《庄子盗跖篇》中记载孔子的一句话 “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以及《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 都从侧面反映了艾灸疗法在当时的盛行。早的灸法专著出自汉代的曹操之子曹翕,著《曹氏灸方》七卷。晋代医家葛洪在其著作《肘后备急方》书中所录针灸医方109条,其中99条为灸方,可见灸法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倡针和灸并用;在唐代灸学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唐太署中有灸师和针师的区别。宋代是灸法的顶峰,形成了多部艾灸专著,至宋代灸法专著更不断出现,如《黄帝明堂灸经》三卷、闻人耆年之《备急灸法》一卷,西方子《明堂灸经》八卷以及庄绰《灸膏肓俞穴法》一卷等。这些专著在不同时代,从不同角度记载和总结了古代医家灸法经验。

新艾与陈艾对艾灸的功效有影响吗
确实艾的新陈对艾灸的功效会有显著的影响。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凡用,须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因此艾灸所用的艾绒或的材料以陈艾为上品,而且越陈越好,所以艾绒或制成后应该经过一段时期的干燥贮藏才能使用。
用陈艾不用新艾的道理是什么
因为新艾所含的挥发油比陈艾多,燃烧快、火力猛、燃着后不易熄灭,令人灼痛,而且艾灰易脱落,容易起泡,此外新艾燃烧后的烟也比较大,刺激性强。
反之,陈艾所含的挥发油少,易灭,燃烧比较缓慢,火力温和,大大减少艾灸过程中的灼热感,而且烟少不易掉灰。这就是艾灸用陈艾不用新艾的道理。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