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奥氏体在低温环境下非常不稳固及分解, 使原来的缺陷 ( 微孔及内应力集中的部份 ) 产生塑性流动而变成组织细化, 因此只要将金属置于超低温环境下, 其中的奥氏体会转化成马氏体, 内应力因而消除。
在超低温时由于组织体积收缩, Fe 晶格常数缩细而加强碳原子析出的驱动力, 于是马氏体的基体析出大量超微细碳化物, 这些超微细结晶体会使物料的强度提高, 同时增加性与刚性。
热处理加工公司
由于奥氏体在低温环境下非常不稳固及分解, 使原来的缺陷 ( 微孔及内应力集中的部份 ) 产生塑性流动而变成组织细化, 因此只要将金属置于超低温环境下, 其中的奥氏体会转化成马氏体, 内应力因而消除。
在超低温时由于组织体积收缩, Fe 晶格常数缩细而加强碳原子析出的驱动力, 于是马氏体的基体析出大量超微细碳化物, 这些超微细结晶体会使物料的强度提高, 同时增加性与刚性。
超低温度可转移金属原子的运能, 使原子之间不能扩散分开从而使原子结合更紧密。
时效热处理
时效处理,指金属或合金工件(如低碳钢等)经固溶处理,从高温淬火或经过一定程度的冷加工变形后,在较高的温度或室温放置保持其形状、尺寸,性能随时间而变化的热处理工艺。一般地讲,经过时效,硬度和强度有所增加,塑性韧性和内应力则有所降低。 含碳较高的钢,淬火后立即获得很高的硬度,但其塑性变得很低。而铝合金淬火后,强度或硬度并不立即达到峰值,其塑性非但未下降,反而有所上升。经相当长时间(例如4~6昼夜)的室温放置后,这种淬火合金的强度与硬度显著提高,而塑性则有所下降。8.火焰加热表面淬火操作方法:用氧-混合气体燃烧的火焰,喷射到钢件表面上,加热,当达到淬火温度后立即喷水冷却。这种淬火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随时间而发生显著变化的现象,叫做时效。室温下进行的时效叫自然时效,在一定温度下进行的时效叫人工时效。 时效处理是把材料有意识地在室温或较高温度存放较长时间,使之产生时效工艺。
正火
。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等温正火是将普通碳钢材加热奥氏体化,加热温度及保温时间与普通正火相同。保温完了后钢材冷至S曲线鼻部(孕育期短,温度约为550~600℃),等温保持,使过冷奥氏体在此温度范围内转变完毕,得到较细(相对于等温退火而言) 的珠光体组织,然后空冷,以获得较好的加工性能和力学性能的热处理工艺。一般钢尽量避免在230~280度、不锈钢在400~450度之间回火,因为这时会产生一次回火脆性。等温正火比普通等温退火所用的工艺周期较短,所得组织也较均匀。[1]
形变热处理
形变热处理工艺分类有多种,主要有低温形变热处理、高温形变热处理、变塑钢形变热处理和预先形变热处理等。
(1)低温形变热处理。主要分为低温形变淬火 (亚稳奥氏体的形变淬火) 和低温形变等温淬火。(1) 低温形变淬火。将钢加热到奥氏体状态,保持一定时间,然后急冷至Ar1(奥氏体分样温度线)以下,而高于Ms(上马氏体点) 的温度 (约500~600℃),待温度均匀后,进行形变 (压力加工),随后淬冷,得到马氏体组织。此法主要用于结构钢、工具钢、合金元素含量较高,过冷奥氏体比较稳定的钢种。(2) 低温形变等温淬火。与低温形变淬火工艺前段相似,但形变、等温在下贝氏体区域进行,淬冷后得到下贝氏体组织。由于其冲压在各部分材料的形变程度各不相同,大约在15%~40%之间,因此材料的加工硬化程度也有差异。与低温形变淬火相比,可用于合金元素含量略低的钢种。低温形变热处理可以使钢在塑性基本保持相近的情况下,保持工件具有较好的强度、韧性,并提高其寿命。其工艺特点是形变在相变之前完成。
(2)高温形变热处理 (稳定奥氏体的形变热处理)。主要分为高温形变淬火和高温形变等温淬火。(1) 高温形变淬火。将钢加热到稳定奥氏体状态,在该状态下形变,随后淬冷,得到马氏体组织。此法应用广泛,对材料无特殊要求,一般碳钢、低合金钢均可应用。(2) 高温形变等温淬火。cyaniding,指高温碳氮共渗(早期的碳氮共渗是在有毒的盐浴中进行)。将钢加热到稳定奥氏体状态并发生形变后,在珠光体或下贝氏体区域进行等温转变,得到珠光体或下贝氏体组织。此法应用也较广泛。高温形变热处理的形变过程也在相变前完成。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