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密桩法挤密桩法是一种机械(人工或爆扩)成孔方法,通常是利用锤击将钢管打入土中,使侧向挤密土体形成桩孔,待钢管拔出后在孔内回填2:8或3:7的素土或灰土,并分层夯实,从而使桩间土组成复合地基以承受上部荷载,加固地基。挤密桩法常用于处理位于地下水位以上,且天然含水量在12%~25%,厚度为5~15m的素填土、杂填土及湿陷性黄土,处理深度一般可达5~10m,同时要求施工时密实度不0.95,而当软弱
地基加固价格
挤密桩法挤密桩法是一种机械(人工或爆扩)成孔方法,通常是利用锤击将钢管打入土中,使侧向挤密土体形成桩孔,待钢管拔出后在孔内回填2:8或3:7的素土或灰土,并分层夯实,从而使桩间土组成复合地基以承受上部荷载,加固地基。挤密桩法常用于处理位于地下水位以上,且天然含水量在12%~25%,厚度为5~15m的素填土、杂填土及湿陷性黄土,处理深度一般可达5~10m,同时要求施工时密实度不0.95,而当软弱地基的含水率较大时也会采用此方法进行地基加固,以消除桩深度范围内黄土的湿陷性。
地基加固处理方案的步骤有哪些? 1、施工方需要行材料的收集,并对工程质量、水文地质和基础设计方面的资料进行整理。 2、施工前,要按结构类型,负载的大小以及使用要求等问题。结合现场的地形地貌,土壤结构,环境和毗邻的建筑物及其他因素影响。地基处理方案的重点是初步选定审议。另外在地基处理方案选择上要考虑采取联合行动上层建筑,地基与基础。当然也可以用来加强结构措施和方案结合。 3、选择的地基加固处理方案进行技术分析和比较,考虑材料的来源和消费、设备的条件,加固施工的进度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
地基加固
加大基础底面积法
a、适用于既有建筑地基承载力或基础地面积尺寸不满足设计要求时的基础加固。
b、设计时根据修要可不对称加宽,需注意新旧基础的接合面强度,可采用凿毛、处理界面、涂刷界面剂或增加机械连接强度等方式。
c、对原刚性基础,加宽时需考虑刚性角是否还满足要求,否则应考虑既加宽又加高。
对原毛石刚性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加宽。
原柔性基础加高改为刚性基础。
设置加宽底板的钢筋混凝土护套。
2、加深基础法
a、适用于既有建筑地基浅层有较好的涂层作为持力层且地下水位较低的情况。
b、d——对于地下室,如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自室外地面算起,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地下室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3、拉压桩挑梁卸荷法
a、卸载法适用于原地基承载力不足,又不宜采用加大基础截面方法的基础加固(一侧无法施工),提高幅度较大。
4、基础纠倾
a、适用于整体倾斜超过现行标准允许值,且影响正常、安全使用的既有建筑物。
b、采用迫降纠倾、顶升(纠倾或地基土固化(低一侧)等方法纠正基础不均匀沉降的加固方法。
5、高压喷射注浆法
a、适用于处理淤泥、淤泥质土、粘性土、粉土、黄土、砂土、人工填土和碎石土等地基。
b、在浆液未硬化前,有效喷射范围内的地基因受到扰动而强度降低,容易产生附加变形,因此在处理既有建筑物或邻近既有建筑物旁施工时,应防止施工过程中的附加沉降。
c、通常采用控制施工速度、顺序和加快浆液凝固时间等方法防止或减小附加变形。
托换技术●
托换技术主要会应用到两种不同的施工手段,其分别为桩式托换技术以及灌浆托换技术。
①在桩式托换的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在存在问题的地基结构下方安置不同材料的桩体结构,然后在桩体结构上安装承重台,借此对地基本身所承受的压力进行分担,以此有效达到置换的作用。其主要针对的地基类型有饱和黄土地基、湿陷性地基、软粘性地基以及松散地基;
②灌浆托换法指的是通过灌浆管,将无机化学浆液或者是有机化学浆液换到地基中的一种施工技术,借此有效加强地基的固化状态,降低地基沉降问题的发生概率,达到地基加固。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