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痛的症状起因
1.肌肉肌腱拉伤:多有急性损伤病史,局部可有肿胀 、压痛、瘀斑,通过Bchao或MRI可以明确诊断。
2.儿童应该排除髂前上棘撕脱 或股骨头骨骺移位的可能。可以X片明确。
3.腱病 :由于过度运动引起。局部有压痛,随运动量增加而疼痛程度加重。
4.:表现为活动时疼痛,疼痛逐渐加重。关节活动性下降,特别是内旋活动。X片上可以看到关节间隙
检查髋关节
髋关节痛的症状起因
1.肌肉肌腱拉伤:多有急性损伤病史,局部可有肿胀 、压痛、瘀斑,通过Bchao或MRI可以明确诊断。
2.儿童应该排除髂前上棘撕脱 或股骨头骨骺移位的可能。可以X片明确。
3.腱病 :由于过度运动引起。局部有压痛,随运动量增加而疼痛程度加重。
4.:表现为活动时疼痛,疼痛逐渐加重。关节活动性下降,特别是内旋活动。X片上可以看到关节间隙狭窄,骨赘形成。如果年轻人中出现关节的表现需要考虑有无炎性因素如性 、反应性 或其它全身性疾病如类 等。
5.腱末端:由于性疾病累及肌腱引起。多位于肌腱末端。可有其它部位肌腱同时受累。
6.股骨颈 :由于过度运动、外伤、骨质异常等原因引起,在内旋时感觉到疼痛。疲劳性可以在X片上表现为正常,需要核素扫描或MRI才能明确诊断。
7.耻骨:耻骨中部的疼痛,至髋关节。局部有直接的压痛。
8.髂腹神经卡压:疼痛类似于运动性疝,但同时有内收肌萎缩和痉挛。可以通过肌电图检查来明确。
9.运动性疝:表现慢性的腹区疼痛。在运动时加重。在上腹环处可有压痛。
10.盂唇疾病:由损伤病史,表现为慢性的深部的关节内疼痛。行走时可以出现“交锁”现象。体检时旋转研磨试验可以诱发疼痛。MRI造影可以提高诊断的性。也可以通过诊断性关节内局麻来明确诊断。

臀小肌的解剖学特点
1、臀小肌起于臀前线下方,髋臼上方的髋骨骨面,形成扁腱止于大转子前缘及外上部,与臀中肌共同从上面复盖髋关节。受L4——S1脊髓节段的臀上神经支配;
2、肢体下垂时,臀小肌与臀中肌共同起悬挂肌作用,能防止关节囊拉长及肢体坠落;
3、两侧下肢站立时,臀中肌、臀小肌能防止股骨头自髋臼脱出。生物力学试验证实,在身体强壮的成人,臀小肌的支持力约为142KG,臀中肌约为130KG。如果髋关节内收角度比较大,同时有一个纵上的力量从膝关节达到髋关节,会出现髋关节的中心性脱位,同样造成髋关节的损伤。在所有朝上朝内的肌肉(耻状肌、闭孔外肌、旋外肌、臀中肌、臀小肌)联合支持力估计约为500KG,仅臀中肌、臀小肌约负担一半以上支持力,其中臀小肌占到28%以上,故在站立时,臀小肌对髋臼的稳定起极为重要的作用。
4、臀小肌的主要作用是外展髋关节,同时前部纤维有内旋及前屈作用。在髋关节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方向运动中,臀小肌与不同功能的肌肉组合起着数种不同的功能:
(1)作为主要外展肌,与臀中肌共同作用,在阔筋膜张肌、梨状肌、缝匠肌、闭孔内肌和臀大肌下部纤维协助下外展髋关节;
(2)作为主要内旋肌,臀小肌与臀中肌前部纤维和阔筋膜张肌在协同力量较弱的半腱肌、半膜肌、髂腰肌部分纤维共同作用下内旋髋关节;
(3)臀小肌与臀中肌共同协助zui强大的臀大肌,可使数十公斤的整个下肢后伸并可抵抗可观的重量;
(4)作为协同肌,臀中、小肌后部纤维与耻骨肌和髂腰肌等在髋关节外旋中起稳定关节的对抗作用,但其肌力的合力远小于梨状肌、股方肌、闭孔内、外肌、上、下肌,故临床上外旋畸形远较内旋多见。
由此可见,臀小肌在稳定髋关节,悬吊下肢,参与外展,内旋、后伸时都有重要作用,容易受到损伤,而损伤后必然导致髋关节失稳,关节囊拉长,髋关节力平衡失调出现弹响。

先天髋关节发育不良检查
1、ortolani 试验是早期发现先天髋关节tuo位有效而又简单的检查方法。具体做法:让患儿仰卧并屈髋屈膝至90°,检查者将拇指放在患儿大腿内侧,示指和中指放在大转子处,将两侧大腿逐渐外展、外旋。白细胞及中性分属增gao,血沉加快,血培养可有致病菌生长,髋关节穿刺发现髋关节液呈血性浆液性或脓性混浊性,检查可发现大量白细胞、脓细胞,细菌培养可发现致病菌。如有脱位,可感到弹响或跳动声,髋部才能外展、外旋至9 0°,如将大腿内收、内旋,拇指向外推,股骨头可再脱位,再次有弹响或跳动声,称为0 r t o 1 an i试验阳性(弹进弹出试验),适用于新生儿的检查。
2、barlow 试验又称“稳定”试验,婴儿平卧,检查者的两侧中指放在两侧大转子处,两手拇指放在大腿内侧小转子附近,将髋屈至90°,膝完全屈曲,然后将两髋外展至4 5°,若检查者中指感到股骨头滑入髖臼内,表明有脱位。再用置于大腿内侧小转子附近的拇指将股骨头推向外后侧,若感到股骨头自髋臼后缘滑出,放松拇指后,股骨头又滑入髋臼内,表明髋是不稳定的,称为B a r 1 0 w试验阳性。临近部位发力受限当髋关节屈肌过于紧张时,会导致其他相邻肌肉发力有限,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一些朋友在做腹部运动时,大腿上侧感觉会非常明显,而腹部不会。年龄较大病儿不宜作此检查。
3、allis征脱位期单侧脱位者,患肢短缩,平卧时双膝屈至90°,两膝顶端不在一个平面上,低的一-侧表明有脱位。4、trendelenburs 实验令患儿单足站立时,对侧不能抬起,以保持身体平衡,则站立足侧髋有病变。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