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造件锻后的控温冷却工艺
1.控温冷却工艺 —般非调质钢锻造件,经锻造、切边、热校正后,锻件温度在85℃~95℃,然后, (1)冷却:及时把热校正后的锻件摆放或装到控温冷却设备上,采用风冷或自然冷却方式让锻件快冷,冷却速度根据锻件不同,可在每分钟4℃~8℃调整,冷却时间3min~6min,将锻件冷到65℃。 (2)缓慢冷却:当锻件冷到65℃后开始缓慢冷却,该段时间需5min~7min,充分完成相
模具锻造公司
锻造件锻后的控温冷却工艺
1.控温冷却工艺 —般非调质钢
锻造件,经锻造、切边、热校正后,锻件温度在85℃~95℃,然后, (1)冷却:及时把热校正后的锻件摆放或装到控温冷却设备上,采用风冷或自然冷却方式让锻件快冷,冷却速度根据锻件不同,可在每分钟4℃~8℃调整,冷却时间3min~6min,将锻件冷到65℃。 (2)缓慢冷却:当锻件冷到65℃后开始缓慢冷却,该段时间需5min~7min,充分完成相变,这是非调质钢关键的控温冷却工序。 (3)当锻件充分完成相变后,再以每分钟2℃~36℃的速度冷却到5℃以下。 (4)自然空冷:当锻件冷却到5℃以下时,把锻件装人料箱自然空冷,并运走。
2.选择冷却方式 根据非调质钢件的化学成分、形状、大小和力学性能要求不同,选择不同的冷却方式。件硬度范围要求较宽,形状较小,厚薄悬殊不大,可选择直接装箱堆冷。对硬度分为要求较严的件可选择摆放控制冷却方式。对于曲轴类大型锻件,为冷却均匀和减少变形可采用装控冷方式,总之非调质件的冷却方式要根据件化学成分、形状和性能要求通过试验后,选择理想的冷却方式。
3.轮毂控温冷却实例 (1)基本参数:原材料3MnVS,锻件重2.52kg,硬度248HBW~285HBW, (2)控温冷却要求:切边后温度不95℃,进控温冷却线温度不小于8℃,出线温度不大于5℃,运行时间8min~12min,冷却方式,采用连续式链板传送带上自然空冷,吹风冷却(三挡可调),硬度在上选择慢冷,硬度在下选择快冷。
控温冷却设备是根据
锻造件控温冷却工艺要求、锻件形状、锻造设备以及场地面积所确定,其主要功能有:
1.运送功能 切边校正后锻件,摆放(装)进人该设条,通过机械传动,速度均匀的将锻件运送到出料口,卸下装入料箱(架)。
2.控温冷却功能 切边、校正后的锻件温度在85℃~95℃,在设备上以每分钟4℃~8℃速度冷却到65℃士3℃,开始缓慢冷却,保温5min~7min,再以每分钟2℃~36℃速度冷却5℃以下卸下装箱。
3.生产能力 控温冷却设备的承载运行要锻造设备的生产节拍,能力小不能锻件控温冷却质量,还影响锻造设备的生产率,能力大造成浪费。
4.测温功能 能够自动的测试锻件温度,并能调节和控制炉温。 非调质钢制造的件,经过控温冷却方式冷却后,件硬度合格、金相组织合格,可以直接使用。
模具
锻造件锻件图的设计时须考虑的问题如下:
1、冲孔连皮 锻件在进行模锻时,要得到透孔是不可能的,而只能锻成不通孔,中间留一层金属,然后在切边压力机上冲除。连皮厚度对锻件充满程度、模具的磨损和金属的利用率等因素影响较大。因此,要根据锻件孔尺寸和模膛的选择来确定连皮的形式。模锻件常采用以下四种连皮形式和较小直径的不通孔。
2、肋和腹板 带肋和腹板的锻件,在锻件的强度和刚度的条件下,减少肋和腹板的尺寸,可使锻件减轻。但是,如果肋较窄,腹板较薄,则对金属充满模膛将较为困难,所需的模锻力也将急剧增大,同时也易于产生质量缺陷。因为这时锻件的单位体积的表面积较大,金属流动受到较大的摩擦阻力,而锻件的温度也易于降低。因此,肋和腹板的尺寸不能太小,应从模锻要求出发加以限制。
锻造件有哪些退火呢
1.一般球化退火:将钢加热到区间,充分保温后,缓冷至5-65℃出炉冷却,使钢件获得弥散分布于铁素体基体上的细粒状(球状)碳化物组织。完善切削性能,减少淬火时的变形开裂倾向性,使钢得到相当均匀的终性能。用于轴承件、刀具、冷作模具等的预先热处理。
2.等温球化退火:将共析钢或过共析钢件加热到固定值(2-3℃)(若原始组织中网状碳化物较严重,需加热到略高于固定值)保温适当时间后冷却到略固定值的温度等温到奥氏体转变完毕,再炉冷或空冷,同球化退火。常用于碳钢及合金钢工具,冷作模具及轴承件。可获得较好的碳化物球化质量和较少工艺时间。
3.球化退火(正火球化退火):将过共析钢加热固定值以上(2-3℃),保温后空冷(正火),得到细片状珠光体。然后再进行球化退火或等温球化退火同球化退火。用于锻造组织中珠光体片较粗、网状碳化物较严重、球化较难的钢件。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