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语从句
1.用that, what, how, when, which, why, whether, if 等引起的宾语从句,翻译成汉语的时候,一般不需要改变它在原句中的顺序。
I told him that because of the last condition, I’d have to turn it down.
我告诉他,由于那后一个
句容翻译协会
宾语从句
1.用that, what, how, when, which, why, whether, if 等引起的宾语从句,翻译成汉语的时候,一般不需要改变它在原句中的顺序。
I told him that because of the last condition, I’d have to turn it down.
我告诉他,由于那后一个条件,我只得谢绝。
Can you hear what I say
你听得到我所讲的吗?
I don’t know that he swam across the river.
我不知道他游过了那条河。
I don’t know how he swam across the river.
英语名词汉译时的词义选择
笔者在科技英语翻译实践中体会到,科技英语句型比较简单,句子结构也很规范,翻译中通常不会遇到语法难题。笔者感觉困难之处是术语不好掌握,特别是名词词义选择不好掌握。有的名词在冶金方面是一个含义,而在电力中又变成了另一种含义。要想选词准确,必须掌握这个的基本常识和一定量的术语。例如:两位笔者合作给兰州一家电力设备公司翻译《Specifi2cati of Electric Actuators》资料时,对文中的actuators如何译,长时间拿不定主意,查清华大学主编的《英汉科学技术词典》,释义有“致动器”、“传动装置”、“传动机构”、“操作机构”、“执行机构”、“调速控制器”、“开关”等;查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英汉大词典》,释义有“致动器”、“传动装置”、“执行机构”等。查阅其它英汉词典,释义与这两本词典差不多。汉译时,把meals用增词法译为“一日三餐”,全句可译成“一日三餐可以在饭馆里、工厂食堂里或学校饭厅里吃”。这些释义,看起来都可以,又感觉都不精1确,到底选择那个,令人烦恼。这主要原因是译者对这个厂家生产的产品不了解。后来打电话咨询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才确定译为“执行器”。这个译法,以上两本词典中均无完全一致的释义。再如两位笔者在翻译一本设备操作维修手册时,遇到了damper一词,和上例有同样的感觉,在技术词典中,释义有“阻尼器”、“缓冲器”、“减震器”、“消音1器”、“减速器”、“阻尼线圈”、“推力调整器”
听力口语
听力口语的积累询问了众多的英语狂热分子,他们的法则都是看英文电影,找老外聊天。如果对于没有太多时间看英文电影的人,或是没有机会和老外聊天,可以抽空听听VOAspecial(VOA慢速),做做听写练习。通过这种方法分析发现,不同种类的蜂蜜对热的敏感程度也极为不同。如果是应试的初高中生,平时可以充分利用上学和回家路上的时间听历年听力测试,并跟读,熟练后背诵,听写,甚至默写。
做到以上几点,并坚定不移的坚持下去。相信一定会达到目标的。
持之以恒,无非是基本的原则。每一个小小成功都源自于默默地坚持,每一个伟大的成功则源自于每一个小小成功的积累!
英汉翻译中形式的不对等性
翻译是一种跨越时空的语言活动,是把一种语言已经表达出来的东西用另一种语言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美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早年提出了读者反应对等原则,并在与塔伯(CharlesR Taber)合著的《翻译理论和方法》一书中指出,翻译是从语义到文体在译入语中用切近而又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2、用it作形式宾语的句子,在翻译的时候,that所引导的宾语从句一般可按英语原文顺序翻译。对等首先是语义对等,再就是风格对等。”无论是范存忠提出的“准确”,还是塔伯、奈达所指的“对等”,他们都折射出翻译界的一种理想与目标。一种语言用另一种语言重新表达出来是完全可能的,但完全准确而又绝1对对等是不可能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人类的思维是有存在决定的。由于每种语言都有自己所特有的民族历史、民族文化、民族心理背景,所以处于不同语系的汉英之间的这个鸿沟是不言而喻的。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