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渗氮零件的整个制造过程中,渗氮往往是后一道工序,至多再进行精磨或研磨。渗氮零件的工艺流程一般为:锻造→正火(退火)→粗加工→调质→精加工→去应力→粗磨→渗氮→精磨→装配。
氮化前的预热处理包括正火(退火)、调质处理、去应力。
a.正火(退火),其目的是细化晶粒、降低硬度、消除锻造应力。
b.调质处理,可以改善钢的加工性能,获得均匀的回火索氏体组织,以保证零件心部有足
真空热处理加工
在渗氮零件的整个制造过程中,渗氮往往是后一道工序,至多再进行精磨或研磨。渗氮零件的工艺流程一般为:锻造→正火(退火)→粗加工→调质→精加工→去应力→粗磨→渗氮→精磨→装配。
氮化前的预热处理包括正火(退火)、调质处理、去应力。
a.正火(退火),其目的是细化晶粒、降低硬度、消除锻造应力。
b.调质处理,可以改善钢的加工性能,获得均匀的回火索氏体组织,以保证零件心部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同时又能使渗氮层和基本结合牢固。
c.去应力处理,对于形状复杂的精密零件,在渗氮前应进行1~2次去应力,以减少渗氮过程中的变形。
感应热处理
电磁感应加热,或简称感应加热,是加热导体材料比如金属材料的一种方法。它主要用于金属热加工、热处理、焊接和熔化。
顾名思义,感应加热是利用电磁感应的方法使被加热的材料的内部产生电流,依靠这些涡流的能量达到加热目的。感应加热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感应线圈,交流电源和工件。根据加热对象不同,可以把线圈制作成不同的形状。线圈和电源相连,电源为线圈提供交变电流,流过线圈的交变电产生一个通过工件的交变磁场,该磁场使工件产生涡流来加热。虽然在各种分解率的氨气下,皆可渗氮,但一般皆采用15~30%的分解率,并按渗氮所需厚度至少保持4~10小时,处理温度即保持在520℃左右。[1]
碳氮共渗
1)碳氮共渗根据使用介质的物理状况不同,可以分为气体碳氮共渗, 液体碳氮共渗、固体碳氮共渗3类。
2)根据共渗温度的不同,又可分为低温 (500℃~600℃),中温 (700℃~800℃) 和高温 (900℃~950℃) 碳氮共渗3种。其中低温碳氮共 渗即目前广泛应用的软氮化法,其表层主要以渗氮为主,用以提高模具零 件的表面性和抗咬合性; 中温碳氮共渗,其目的与渗碳相似,主要是 提高模具零件的表面硬度,它与渗碳相比,将使零件具有更好的性和 性能; 高温碳氮共渗,以渗碳为主。在我国热处理厂家中以中温气 体碳氮共渗和低温氮碳共渗应用较广。在渗氮零件的整个制造过程中,渗氮往往是一道工序,至多再进行精磨或研磨。
碳氮共渗中温气体碳氮共渗
中温气体碳氮共渗的介质实际上是渗碳和渗氮用的混合气体。目前在 热处理生产中常用的方法是在井式气体渗碳炉中滴入煤油,使其热分解出 渗碳气体,同时向炉中通入氨气。在共渗温度下,煤气与氨气除了单独进 行渗碳和渗氮的作用外,它们相互之间还可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活性碳、氮 原子。碳氮共渗层比渗碳层有更高的硬度、性、抗蚀性、弯曲强度和接触疲劳强度。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