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反应器,即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相似由2层UASB反应器串联而成。其由上下两个反应室组成。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时,其进水负荷可提高至35~50kgCOD/(m3d)。颗粒污泥实际上是微生物固定的一种形式,其外观为具有相对规则的球形或椭圆形黑色颗料。颗粒污泥的粒径一般为0.2~3mm,个别大的有3.5mm,密度为1.04~1.08g/cm3,比水略重,具有良好的确沉降性能和降解水中有机物的产活性。
袋装颗粒污泥报价
IC反应器,即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相似由2层UASB反应器串联而成。其由上下两个反应室组成。在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时,其进水负荷可提高至35~50kgCOD/(m3d)。颗粒污泥实际上是微生物固定的一种形式,其外观为具有相对规则的球形或椭圆形黑色颗料。颗粒污泥的粒径一般为0.2~3mm,个别大的有3.5mm,密度为1.04~1.08g/cm3,比水略重,具有良好的确沉降性能和降解水中有机物的产活性。培养颗粒污泥首先对基质有着一定的要求,一般的,在培养颗粒污泥的基质当中COD:N:P=110~200:5:1.而有机废液的基质可以分为偏碳水化合物类与偏蛋白质类。
以厌氧接触工艺为代表的代厌氧反应器,污泥停留时间(SRT)和水力停留时间(HRT)大体相同,反应器内污泥浓度较低,处理效果差[3]。为了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废水在反应器内通常要停留几天到几十天之久。厌氧处理是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一种方法,要提高厌氧处理速率和效率,除了要提供给微生物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外,保持反应器内高的污泥浓度和良好的传质效果也是2个关键性举措。培养颗粒污泥首先对基质有着一定的要求,一般的,在培养颗粒污泥的基质当中COD:N:P=110~200:5:1.而有机废液的基质可以分为偏碳水化合物类与偏蛋白质类。

厌氧处理过程中,水解产酸菌对pH值有较大的适应范围,而产菌则对pH值的变化敏感,其适pH值范围是6.8-7.2.如果反应器内的pH值超过这个范围。则会导致产菌受到抑制,并出现酸积累,进而使整个反应器酸化。厌氧颗粒污泥的主要评价指标有色泽,污泥浓度,污泥活性,粒径,强度,沉降性能等等。实际为两种的混合物居多。厌氧颗粒污泥外形规则球形,强度高,泥水分离效果好,沉降性好。厌氧反应器的容积负荷、上升流速和去除率均分别高20kgCOD/m3.d、5m/h和 90%。厌氧颗粒污泥体型规则呈球形,VSS/TSS≥0.7,沉降速度50-150m/h,粒径0.5-2mm,颗粒度大于90%,比产速率≥400mlCH4/gVSS.d。

厌氧颗粒污泥是由产菌、产菌和水解发酵菌等形成的自凝聚体。它是由相互聚集的、多物种的微生物构成的团体,具有生物致密、相对密度大、沉降速度快等特点,可使反应器中保持有较高的污泥浓度和容积负荷,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比,可简化工艺流程、降低成本等。IC处理技术从问世以来已成功应用于土豆加工、菊苣加工、啤酒、柠檬酸和造纸等废水处理中。1985年荷兰应用IC反应器处理土豆加工废水,容积负荷(以COD计)高达35~50kg/(m3d),停留时间4~6 h[9];而处理同类废水的UASB反应器容积负荷仅有10~15 kg/(m3d),停留时间长达十几到几十个小时[3]。文章根据国内外对其的新研究成果对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特性以及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