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基再生胶在轮胎胎侧中的应用
轮胎胎侧是指覆盖在外胎侧壁、胎肩至胎圈部分的橡胶,该部位需要承受屈挠变形的作用,因此对所用胶料的耐屈挠龟裂、耐老化、耐刺穿性能要求较高,多使用类防老剂,但是维持时间有限,因此可以在轮胎胎侧胶料中将部分顺丁橡胶以丁基再生胶替代,提高轮胎胎侧胶的耐热氧老化性能、耐疲劳性能,延长轮胎使用寿命。一般情况下,丁基再生胶的掺用量控制在20份左右,以保证轮
千里马内胎厂家
丁基再生胶在轮胎胎侧中的应用
轮胎胎侧是指覆盖在外胎侧壁、胎肩至胎圈部分的橡胶,该部位需要承受屈挠变形的作用,因此对所用胶料的耐屈挠龟裂、耐老化、耐刺穿性能要求较高,多使用类防老剂,但是维持时间有限,因此可以在轮胎胎侧胶料中将部分顺丁橡胶以丁基再生胶替代,提高轮胎胎侧胶的耐热氧老化性能、耐疲劳性能,延长轮胎使用寿命。一般情况下,丁基再生胶的掺用量控制在20份左右,以保证轮胎胎侧物理机械性能,丁基再生胶用量按照以下公式替换顺丁橡胶:RIIR用量=被取代的BR量×100/30。
丁基内胎
丁基橡胶IIR,是异丁烯单体与少量异戊二烯共聚合而成。1937年由美国Standard oil公司的R.M.Thomas和W.J.Sparks研究开发成功,1939年中间试验装置生产,1943年工业化生产,称GR-I。现代号为IIR。加拿大Polysar公司采用美国技术于1944年建厂投产。1959年后,法国、英国、美国、比利时、日本等国先后建厂生产。1955年美国Goodrich公司首先对丁基橡胶进行改性研究,开发成功化丁基橡胶。1965年加拿大Polysar公司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工艺,于1971年实现了化丁基橡胶的工业化生产。在此期间,美国Esso化学公司于1960年研制成功并商品生产氯化丁基橡胶,又于1971年在英国建厂工业生产。1979年加拿大Polysar公司也同时生产氯化丁基橡胶。前苏联1965年后,也采用干法化方法生产化丁基橡胶。
丁基内胎
作为重点扶持的经济转型城市,盘锦市近年来大力发展石油延伸产业,鼓励企业利用当地的资源生产合成橡胶。但由于合成橡胶的技术门槛高,我国经过50多年的研发工作,合成橡胶的生产也于中试阶段,没有形成规模生产,这令许多拥有实力的大型国有企业望而却步。
经过积极努力,盘锦和运实业集团与俄罗斯雅罗斯拉夫合成橡胶研究院在2008年签订了技术转让合同,投资28亿元,选用瑞士威尔丁公司橡胶后段制程生产线,建设年产12万吨丁基橡胶 (含10万吨卤化丁基橡胶)生产基地。在此基础上,和运实业集团将利用中俄合成橡胶研究中心的技术优势,投资62亿元,建成年产40万吨异戊橡胶生产基地,生产具有优良弹性、性、耐热性和低温屈挠性并可完全替代天然橡胶的异戊橡胶。届时,两大基地的年产值达到200亿元,并填补我国卤化丁基橡胶和异戊橡胶生产的空白。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