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i气真的会让人发笑么?
笑i气真的会让人发笑么?记者在口腔医院做了一番实验。记者躺在牙i科椅上,医生先在手指上夹了一个血i氧仪,监测血液中氧气饱和度和心率。然后把一个罩子戴在记者的鼻子上。罩子很小,刚好扣住两个鼻孔。“用鼻子吸气,用嘴巴呼气。”医生边说,边给记者戴上一副眼镜,眼镜里可以看动画片,有种看3D电影的感觉。
刚开始,医生给记者吸入的笑i气浓度是10%,没什么感觉
丙烷批发
笑i气真的会让人发笑么?
笑i气真的会让人发笑么?记者在口腔医院做了一番实验。记者躺在牙i科椅上,医生先在手指上夹了一个血i氧仪,监测血液中氧气饱和度和心率。然后把一个罩子戴在记者的鼻子上。罩子很小,刚好扣住两个鼻孔。“用鼻子吸气,用嘴巴呼气。”医生边说,边给记者戴上一副眼镜,眼镜里可以看动画片,有种看3D电影的感觉。
刚开始,医生给记者吸入的笑i气浓度是10%,没什么感觉。
一分钟后,笑i气浓度增加到20%,还是没什么感觉。
吸了5分钟,笑i气浓度增加到30%。此时,记者感觉身体开始放松,有种无力感。
又过了5分钟,浓度再增加到35%,此时,记者有点昏昏欲睡了,心率降到了65。
医生说,一般达到这个状态就可以开始治i疗了。
随后,医生给我撤掉了笑i气,让记者改吸纯氧3分钟,说这样可以把体内的笑i气置换出来。
整个体验过程持续时间20分钟,除了身体发酥无力昏昏欲睡外,没有任何不适感。
比如现有一台压缩机,在厂房内需要设置可燃/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工艺
气体中主要组分为:氢气73%,i甲烷8.4%,CO 4%,其余组分为氮气及CO2,有毒及可燃均需要设置还是只需要可燃?
该工艺气体中可燃介质为氢气、甲烷,有毒介质为一氧化碳。首先确定混合气体中各组分含量是不是基本恒定,不会发生较大波动,如果可能有含量变化,可燃、有毒都需要设置。如果含量基本恒定,需核算混合气体泄漏后有毒气体达到蕞大接触限值时,可燃气体能不能达到爆i炸下限的25%,如果已经达到,需分别设置可燃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如果达不到,就只需要设置有毒气体检测报警。
按照目前的工艺气体成分计算,泄漏时氢气、甲烷浓度可能达到25%LEL,一氧化碳浓度也可能达到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应分别设置氢气、甲烷可燃气体和一氧化碳有毒气体检(探)测器。
甲i醇灌区到底设置可燃还是有毒气体报警器?
甲i醇如果以可燃
气体对待,爆i炸下限5.5%(V/V),报警值设置为25 LEL%,换算为体积分数5.5%*25%=1.375%=13750ppm,远高于有毒报警上限35ppm。所以甲i醇应该设置有毒气体报警器来检测。
按照“同一种气体,既属可燃气体又属有毒气体时,应只设置有毒气体检(探)测器”原则,应首先考虑有毒气体检测报警。
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选择还需要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于存在跑冒滴漏的一般工厂区域,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值低,略有泄漏即报警,天天都是“狼来了”,为不影响生产,操作人员索性关闭报警,则带来更大的隐患。因此,只有泄漏量控制好了,ppm报警i方能凸显其作用。
按照GBZ/T 233有毒气体的设置原则4.1.1 “高毒/剧i毒气体必设”无争议,其它有毒气体是“大量泄放/易于聚集”的场合。建议结合场所条件、气象条件、操作人员的操作方式、巡检频次等,来综合评估风险程度。敞开式、通风条件好的场所按可燃设置是适宜的,而室内、封闭半封闭等泄漏气体不易扩散及人员出入频繁的场所,则应设为有毒。操作人员采样、巡检时应配备便携式有毒气体检测报警器。
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管是可燃还是有毒,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来合理安装。
气体探测报警器和气体检测仪使用中的错误认知:
目前市面说的是易i燃易i爆气体都可以用催化传感器来检测,其实不然。 催化燃烧传感器原理是利用可燃气体在具有催化性能的检测元件上产生低温无焰燃烧,燃烧的热量导致元件的温度升高,从而使元件的阻值增大,通过惠斯顿电桥检测其阻值的变化,达到检测可燃气体浓度的目的。
虽然从原理上看,只要能燃烧放出热量,那它就能被检测,人们常说催化燃烧式传感器理论上可以测量任何可燃性气体。
但是,催化燃烧传感器并不适合测量长链烷烃,如可高闪点的汽i油、柴油、芳烃等。苯、甲i苯、二甲i苯等超过5个碳原子的化合物,尤其是有苯环结构的烃类化合物,碳链较为坚固,在催化燃烧下很难断裂,会导致无法燃烧完全,未燃烧完全的分子会聚积在催化珠表面,导致“积碳”现象的发生,阻拦后续其他分子的燃烧,当积碳达到一定程度后,可燃气将无法与催化珠进行有效接触,这就导致检测不灵敏甚至无响应现象发生。这是传感器本身属性决定的,属于前期选型错误。
常见的苯类、醇类、脂类、胺类等各类有机挥发气体不适宜采用催化燃烧原理检测,宜采用PID光离子原理进行检测。购之定要和产品公司咨询清楚,避免发生类似错误。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