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原子荧光空白的因素
灯电流的影响一般来说灯电流与负高压对原子荧光的影响是同方向的。提高灯电流,空白值就相应的提高。空白值太大的话,可以适当的降低电流值,使仪器的灵敏度降低,减少标准空白的背景值,使所测的数据准确、可靠,但是如果电流过小,灵敏度也将变小,对所测样品的影响就会增加,所以选择合适的灯电流,保证一定的空白值与灵敏度才是关键。灯电流适当提高使测定灵敏度提高,
祥成合原子荧光灯价格
影响原子荧光空白的因素
灯电流的影响一般来说灯电流与负高压对原子荧光的影响是同方向的。提高灯电流,空白值就相应的提高。空白值太大的话,可以适当的降低电流值,使仪器的灵敏度降低,减少标准空白的背景值,使所测的数据准确、可靠,但是如果电流过小,灵敏度也将变小,对所测样品的影响就会增加,所以选择合适的灯电流,保证一定的空白值与灵敏度才是关键。灯电流适当提高使测定灵敏度提高,但灯电流过高,重现性变差,还会影响灯的寿命,有时会造成工作曲线的弯曲。如果仪器在低温下工作,氢化物的产生逸出效率会大大下降,导致仪器的灵敏度下降。经实验,灯电流15-30A为宜。测As的话,以AFS930为例60mA就可以了。随着原子化器高度的降低荧光强度增大,但原子化器过低噪声过大,对测定结果影响较大。
荧光灯的发光原理
发光原理从微观角度看:电流通过灯头流入灯丝,直接朝向另一灯头方向发射电子,电子在稀有气体里放电的过程中,激发gong原子并发射出紫外线;随后紫外线折射在荧光粉上就变成了可见光,这就是它的发光原理。
如果玻璃管壁上没有荧光粉,灯管只能发出微微的蓝光;而套上一个内壁有荧光粉的外管之后,蓝光就会变成白光发出来。
荧光灯的历史记载
荧光灯20世纪50年代以后,荧光灯大都采用卤磷酸钙,俗称卤粉。卤粉价格便宜,但发光效率不够高,热稳定性差,光衰较大,光通维持率低,因此,它不适用于细管径紧凑型荧光灯中。1974年,荷兰飞利浦首先研制成功了将能够发出人眼敏感的红、绿、蓝三色光的荧光粉氧化钇(发红光,峰值波长为611nm)、多铝酸镁(发绿光,峰值波长为541nm)和多铝酸镁钡(发蓝光,峰值波长为450nm)按一定比例混合成三基色荧光粉(完整名称是稀土元素三基色荧光粉),它的发光效率较高(平均光效在80lm/W以上,约为白炽灯的5倍),色温为2500K-6500K,显色指数在85左右,用它作荧光灯的原料可大大节省能源,这就是节能荧光灯的来由。三基色稀土荧光粉荧光灯管,光视效能也比较高,一般为每W电功率65流明(Lm)以上。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