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法
其基本原理是在二价阳离子(Mg2+、Ca2+等)存在的情况下,PEG能够有效地诱导DNA产生颗粒状沉淀,从而使细胞膜能够通过内吞噬作用吸收这种DNA颗粒。
1993年Golovkin等用PEG法将H89的原生质体与含有鼠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突变基因(氨甲1喋呤抗性)的质粒共培养,此基因插入了玉米Ds1转座子中。筛选得到的愈伤组织,在不含激
腺病毒滴度测定
PEG法
其基本原理是在二价阳离子(Mg2+、Ca2+等)存在的情况下,PEG能够有效地诱导DNA产生颗粒状沉淀,从而使细胞膜能够通过内吞噬作用吸收这种DNA颗粒。
1993年Golovkin等用PEG法将H89的原生质体与含有鼠二氢叶酸还原酶(DHFR)突变基因(氨甲1喋呤抗性)的质粒共培养,此基因插入了玉米Ds1转座子中。筛选得到的愈伤组织,在不含激1素的培养基上再生长出植株。同年Omirulleh等用PEG法将外源基因导入到了HE89的原生质体中,建立了植株再生的转化体系。
PEG法虽然转化效率较高,但必须以裸1露的原生质体为受体,而且还受到基因型的限制。
真核细胞同源重组法
1994 年,Graham F建立了在293细胞同源重组产生重组腺病毒的方法。这个方法需要2个质粒:骨架质粒含有腺病毒绝大部分基因组序列,但不含有包装信号;穿梭质粒含有ITR、包装信号和目的基因克1隆位点,以及两段与骨架质粒有重叠的序列。将目的基因克1隆到穿梭质粒,与骨架质粒共转染293细胞,由于这两个质粒的部分序列有重叠,能够在细胞内发生同源重组,zui终产生完整的载体基因组,并包装出重组病毒颗粒。该方法曾经被广泛使用,推动了腺病毒载体的发展。由于细胞内重组效率低,某些重组事件还可能产生可copy病毒(RCV),必需经过噬斑纯化才能获得正确的克1隆化的重组病毒,费时费力,正逐渐被其他方法替代。
位点特异性重组法
这类方法使用来源于噬菌体的重组酶,这类重组酶能够识别特异性序列位点(长度数十碱基对至数百碱基对)并引发含有该位点的序列之间的重组;在腺病毒骨架和穿梭质粒中添加重组酶能够识别的特异性位点,在细胞内表达对应的噬菌体重组酶或体外使用重组酶,介导骨架质粒和穿梭质粒之间的位点特异性重组,将目的基因引入骨架质粒,形成带有重组腺病毒基因组的腺病毒质粒;转染包装细胞,进行病毒载体拯救。该方法进一步简化了腺病毒质粒的制备过程,它的缺限是在腺病毒基因组的某些部位不可避免的残留了重组酶特异性识别位点。
腺病毒是如何构成的
病毒滴度滴定(组织培养半数感1染量TCID 50):将分装好的病毒液接种一长满单层Hep-2细胞的96孔板,第yi列每孔加25μl病毒液,作1/lO 稀释,此后依次作倍比稀释,每稀释度接种8孔,zui后一列做阴性对照.对照孔和感1染病毒孔均加入100μl维持液,置37℃ 、5%CO2 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观察并记录出现CPE的孔数及具体时间,待细胞病变不再发展后,观察记录结果,用Reed-Muench法计算病毒滴度TCID 50。
(作者: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