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埋件的定位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标高偏差不大于10.0mm,轴线与幕墙轴线的偏差前后不大于10.0mm,左右偏差不大于20.0mm。预埋件按其在主体结构上的位置划分,可分为上埋式、侧埋式和下埋式,其中下埋式受力较为不利,应谨慎使用。在弹线放样过程中,预埋件位置的检查与结构检查的工作相继展开,依据某一轴线为检查起始点,进行预埋件位置与结构的检查,并记录检测结果。受拉直锚筋和弯折锚筋的
基础预埋件
预埋件的定位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标高偏差不大于10.0mm,轴线与幕墙轴线的偏差前后不大于10.0mm,左右偏差不大于20.0mm。预埋件按其在主体结构上的位置划分,可分为上埋式、侧埋式和下埋式,其中下埋式受力较为不利,应谨慎使用。在弹线放样过程中,预埋件位置的检查与结构检查的工作相继展开,依据某一轴线为检查起始点,进行预埋件位置与结构的检查,并记录检测结果。

受拉直锚筋和弯折锚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锚固长度。当锚筋采用HPB235级钢尚应符合关于弯钩的规定,当无法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时,应采取其他有锚固措施,受剪和受压直锚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15d。当锚筋直径小于20,用压力埋弧焊,否则用穿孔,当采用手工焊时,焊缝高度不宜小于6mm和0.5d(HPB235级钢筋)或0.6d(非HPB235),锚板厚度大于0.6d,受拉和受弯预埋件的锚板厚度尚宜大于b/8。在主体结构浇捣混凝土时,安装人员应该按照设计要求对预埋件进行埋设,并且在安装过程中注意各轴之间的放线情况,从两轴中间向两边测量放线,这样的放线方式可以减小误差。
没有条件采用预埋件连接措施,往往要使用后置埋件,场拉拔强度值应由设计人员根据结构计算书确定,设置的位置与设置位置的结构基体应符合设计要求。在主体结构浇捣混凝土时,安装人员应该按照设计要求对预埋件进行埋设,并且在安装过程中注意各轴之间的放线情况,从两轴中间向两边测量放线,这样的放线方式可以减小误差。预埋件由锚板和锚筋焊接而成,早期的制作方法是将钢筋弯折后直接焊在锚板上,经过技术改良后,现在基本采用两侧塞焊方式进行制作,质量更加可靠。

当d≥20mm时,宜采用穿孔塞焊,当采用手工焊时,焊缝高度不宜小于6mm及0.5d(Ⅰ级钢筋)或0.6d(Ⅱ级钢筋)。
预埋件的安装应在墙面饰面之前进行,安装要牢固可靠,不得出现松动、位移等现象。预埋件的受力直锚筋不宜少于4根,不宜多于4层;直径大于8mm,小于25mm,锚筋应位于构件的外层主筋内侧,锚板宜用Q235钢,与锚筋应采用T形焊。

(作者: 来源:)